人民网>>时政

2014身边的变化

天津审批改革,让全国192个考察组感兴趣的事

人民网记者贾玥 发自天津

2014年12月26日18:47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张鹏,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受理中心的工作人员。

张鹏,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受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记者见到他时,是周一上午业务受理最繁忙的时段,大厅里办事群众来来往往,张鹏和同事们正忙着接待申请人和解答各种关于政策的疑问。

与各地行政服务中心一样,这里也有着开放的窗口式办公环境。办事群众与受理人员相对而坐,目光平视,没有玻璃相隔。但不同的是,这里不是把材料搜集后再交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收发室”,而是直接实施审批事项,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作废的109枚审批公章,已在今年11月15日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正是因为这个“创举”,让这个距离天津市区40公里远的局级单位,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前来“取经”。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办公室负责人卢少伟告诉记者,从2014年5月20日成立至今,全国已有192个考察组前来调研,其中银川市前后来了6次,“最近一次带来了所有有关处室的干部”。

可以说,乘着国务院大力提倡简政放权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东风,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从成立伊始就成为了瞩目焦点。从其他部门来到这样一个承担改革试验重任的单位工作,作为普通一兵的张鹏自己感受到了哪些变化?

审批环节“三分离”,压缩行政不作为甚至腐败的空间

“最大的变化是对于岗位权限有更明确的认识,既不能越雷池,也不能推卸责任,”张鹏说,“因为我们这里实行的是‘三分离机制’,这进一步分散了权力,大幅度压缩了行政不作为甚至腐败的空间。”

张鹏所说的“三分离机制”,是指在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内部,受理、审核和批准分别由不同部门的人员承担。这种运行机制是经过一番摸索才建立起来的。张鹏所在的受理中心是申请人来办事时首先面对的部门。

自2014年10月受理中心正式设立以来,办事群众来到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不用专门寻找对应的业务窗口,而到受理中心任何一个窗口,把材料递上去,张鹏和他的同事们就会为他们全程受理。这减少了办事群众的麻烦,却增加了受理人员的工作量。

受理中心审查完毕企业或个人的申请后,材料录入上线进入下一个审核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承担实质审核的职责,如到现场勘查申请材料是否属实。如果经审核后符合规定,最后由局里分管领导发放行政许可书。

三个环节职责分离,却又相互牵制。能不能办、什么时候办成、办不成怎么办,彻底改变了由一个部门“说了算”的局面。

自制行政审批操作规范 提升工作精细度

张鹏告诉记者,他感受到了第二个变化是工作精细度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自行研究的“SOP”。

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首字母的大写,即标准作业程序。在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特指一套行政审批操作规范。卢少伟从办公室的书柜里给记者取下三大本“SOP”,粗略翻翻有好几百页,详细规定了每个环节的工作要点。

比如,在“开设民办学校”这一事项中,详细罗列了8项材料准备目录,指出5项材料形式审查要点、3项材料实质审查要点和1项现场勘查要点等,以及是否要由专家评审。每一步骤对应哪个岗位来负责,做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合格,一目了然。

“全国各地的考察组对这‘三大本’最感兴趣,都要翻看半天,”卢少伟说,“但我们是不会让他们带走,这是我们独家研究出来的东西,是有知识产权的。”

在与张鹏的聊天中,他也屡次向记者提起“SOP”。在他看来,这是一项日常工作的行动指南,“没了它,就没办法干活”。

受理中心成立刚刚成立时,张鹏最头疼就是熟记“SOP”里的内容。局里安排10天时间专门学习,既组织培训,也鼓励同事聚在一起展开业务探讨,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快速提升。

“几百页的内容,怎么能全部记住并且记熟呢?”记者问。

“记住要点是一方面,从实践案例中摸索也能帮助记忆。”张鹏说,平时工作时会从每一个案例中汲取经验,遇到没接触过的案例同事间会相互指导。他认为实战后的第一个月提升得最为迅速。

急群众所急,“牺牲”休息时间是常事

张鹏感到第三个变化是更懂得急群众所急、工作也变忙了。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张鹏反复强调,受理中心工作人员最大的职责就是让群众满意。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规定,必须“一次性告知”缺少哪些材料,要打印出清单给申请人,不能让办事群众“跑断腿”。此外,还要求“容缺后补”:如忘记携带身份证复印件等非关键性材料,要先接收其他材料,如合规则进入审核环节,办事群众再在一定时限内把材料补上。

来到审批局之前,张鹏一直在区安监局从事企业监管工作。虽然也有加班,但并不频繁。现在,一周加班三四天很正常。当有办事群众急着来办事,“牺牲”掉休息时间也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在上午放号将近结束的时候,一名办事群众带着7份材料来到窗口。他很着急,希望马上受理。张鹏和同事没有推脱,而是认真查看资料,逐一审看,全部受理结束时吃饭时间也过了。

“这种情形有很多,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张鹏说,“只要把自己想成办事群众,就可以理解和接受了。”

【记者手记】得为权力“不出轨”做点什么

如何才能保证权力不“出轨”?这个看似与行政审批改革完全无关的问题,却成为我这次采访的主题。

“当权力被严格约束在轨道上运行时,就不会有‘出轨’的状况。”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办公室负责人卢少伟对记者说。

卢少伟所指的是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自行研究出的“SOP”。SOP本是因应企业提升工作效率和精准度而存在,在这里却成为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要学习的“宝典”。你的岗位负责什么、什么时候完成、怎样才算合格、违规怎么受惩,每个办事人心里都要清楚,然后按章做事,规规矩矩,一步到位。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不能只是“高呼口号”,还要在实践中尝试新方法。追求优质和高效,绝不只是企业的事情;而精益求精,更要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认知。政府应该以身作则,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彻底改变“差不多就行”的观念,让“差了就不行”深植工作着的每个人心中。(记者贾玥) 

分享到:
(责编:钟伟、赵艳红)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