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22日至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据悉,本次会议重点讨论农业现代化等“三农”领域的关键问题。相信在2014年底的最后几天和2015年的“一号文件”里,我们又能听到不少温暖人心的消息。
【学习小组按】
农谚有云:冬至大如年。昨天,当大家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时,是否对化育万物的土地、辛勤耕作的农民甚至念兹在兹的故乡心怀点滴感恩之情呢?
古语曾言:春种八谷,夏长而养,秋收而聚,冬蓄而藏。冬天是蓄藏休整的时节,也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节。12月22日至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据悉,本次会议重点讨论农业现代化等“三农”领域的关键问题。相信在2014年底的最后几天和2015年的“一号文件”里,我们又能听到不少温暖人心的消息。
“曾经,他在田埂上思考国家未来,而今,他在中南海里眷顾庄稼。”在这一年中,习近平又踏上田埂,走进大棚,去加工厂鼓励企业,到村民家体察冷暖。习近平与土地,与农民的缘分与他的青春一道开始,随着岁月积淀,这种醇厚的情怀也仍在延续。
学习小组(微信ID:xuexixiaozu)为你解读今年习近平的三农“三字经”。
习农家事:“今年的馍馍能吃上了”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一直对农业发展情况格外关心。今年5月9日,习近平来到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走进高标准粮田。看到小麦长势喜人,听到村民估计自家小麦亩产不低于1200斤,习近平欣慰地说:“小麦长势这么好,我和你们一样欣慰。用老乡的话说,今年的馍能吃上了。”
习近平所考查的黄灌区近年大力兴修机井等农田水利设施,“黄河水+井水”为丰收上了水利双保险。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河南省今年夏粮总产量667.76亿斤,实现了“十二连增”。而这也正是全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伫立田间的习近平还说,把河南粮食、小麦抓在手里,全国粮食丰收就有了基础。这是河南的贡献、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也是奉献。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继续作为经济工作任务的一大重点被提及。
为什么习近平对粮食这么重视?
古往今来,足食都是治国安邦的首善大举。古人讲,民以食为天,“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习近平曾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无论是知青还是县委书记、一省省长还是一国主席,习近平都热衷与钻研农事。他不仅是农业方面的理论专家,著有《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曾专门分管地方或全国的农业工作,更是在黄土理摸爬滚打过的实打实的“种地好把式”。
当知青时,15岁的习近平用两年时间过了“劳动关”。延川县常旱,习近平不仅靠种地剩下余粮换钱,还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淤地造田,拦河打坝,为村里留下了至今都肥沃的耕地。
可见,习近平从年轻时便跟土地打交道,所以尤其理解种粮不易。
“今年的馍馍能吃上了。”习近平这句充满泥土味的赞叹情真意切,既是感同身受又是高瞻远瞩,话里话外,满满的都是喜悦。
推荐阅读: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