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波同志在工作中
西藏以其蕴含的丰富矿产资源而被誉为我国最后一块未开发的黄金处女地,这里自然环境恶劣,亘古的雪域高原无人区更是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作为西藏地勘局唯一驻外地勘单位,1974年11月15日建队,先后荣获了43个省部级表彰,51个地、市级表彰。近些年,地质五队在地勘局党委的支持下,加大引进人才力度,目前35岁以下的职工有88人,占职工总数的36%,这些充满活力和干劲的年轻地质队员们以老一辈地质人为榜样,高举“358宏伟目标”和“地质找矿新机制”两面大旗,秉承老一辈地质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传统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头顶蓝天,脚踏荒原,爬山涉水,南征北战,风餐露宿,鏖战雪域,拼搏高原,无私奉献,踏遍了三江河畔,淌过了一江两河,穿越了羌塘高原,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勇敢向地球宣战,向人类极限挑战,豪迈地驰骋在西藏雪域高原,为祖国找寻矿产资源,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找矿突破。
青年聊发少年狂,年少气盛雄心壮。高寒缺氧全不怕,立志为国探宝藏。策马扬鞭在藏北,战天斗地找大矿。齐心奋战在多龙,斑岩铜矿敞怀笑。
这首打油诗是我们年轻地质队员在高寒缺氧、人迹罕至,气候恶劣的藏北高原,战天斗地,为祖国探瑰寻宝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照。李彦波便是五队这批年轻队员中的一个。
李彦波,男,出生于1979年8月,2005年7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资源勘查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任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第二勘查院院长。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李彦波同志始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工作扎实,关心集体,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政治上、思想上还是日常工作中都有着活跃的表现,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同事的支持。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3-2014年在“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项目中,获得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奖。
一、价值观明确、信念坚定,体现出当代青年职工的坚定政治立场
在思想方面,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方面,他能够自觉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先进的政治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直以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并且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情况。关心时政,坚持参加党组织的每一次讨论学习,认真思考,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旗帜鲜明的反对分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工作,不断提高党性认识。
二、求真务实、努力进取,体现出当代青年职工的文化素养
在学习方面,始终把学习业务技术知识放在工作首位。自2005年度参加工作以来,不断通过学习专业知识、虚心请教,积极参加系统内各类专业培训。并在2009年度积极参加大队的工程硕士培养计划,目前已取得中国地质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在平时的工作中,不但自己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还引导技术骨干做好技术学习、综合研究工作,充分做好传、帮、带工作;同时他自己还积极参与野外填图、物化探测量、矿点检查等多项实际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地质找矿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切实提高野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地质现象,细心观察并为新人讲解;对特殊的现象,大家相互探讨、分析;不定时召开技术研讨会,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修正,将自己的学习体会、认识与大家进行分享;对五队聘请的各方面地质专家以及来矿区进行野外考察工作的专家学者,李彦波同志总能抓住机会,邀请他们针对成矿机制、地质背景、野外编录、物化探等开展现场讲座,使分院全体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在2013年度合作勘查项目中,李彦波同志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到中国科学院资源所唐菊兴科研团队、李光明科研团队、成都理工大学钟康会科研团队、西南地调中心耿全如的综合研究工作中。通过和科研团队各位专家现场技术交流和学习,充分提高自己对矿区成矿背景、成矿机制、流体特点、成矿模式进行重新认识,把新的理论和观点运用在地质工作勘查中,为区内斑岩型铜矿勘查和找矿提供了新思路,加快了区内斑岩型铜矿找矿的步伐。
三、思维敏捷、认真负责,突显出当代青年职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李彦波同志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奋战的野外工作第一线,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号称“生命禁区”的藏北高原,面对恶劣的环境条件,不畏艰辛,坚持徒步跑遍矿区每一个角落。
2011-2012年度承担了青藏专项-拿若铜矿调查评价、中央地勘基金-色那铜矿普查、色那东铜矿普查、尕尔勤岩金矿普查等重大项目,在面临气候恶劣、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他不畏阿里地区的恶劣气候,在地质工作中常常都是冲到第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了野外的地质工作。在回到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工作时,积极组织完善野外资料,在大队2011年度、2012年度资料评比中,他承担的地质项目资料连续得一等奖;并在西南地调中心在资料的野外验收过程中连续两年度被评为优秀项目;他所在分院承担的拿若铜矿调查评价-拿若沟铜矿评价出80万吨铜金属量,使其成为继多不杂、波龙之后又一大型斑岩型铜矿。
2013年度在国土资源部、中国铝业、西藏自治区三方合作的新模式下,五队第二勘查院主动承担合作公司地质勘查工作。在项目设计编写阶段,主动提出项目地质勘查的新思路,对铁格隆南矿区勘查工作大胆提出自己的新的工作设想。并在野外勘查工作中根据工作成果积极调整工作部署,保障了铁格隆南矿区第一钻高标准、高质量的顺利完成,并取得了突出地质成果,开辟了西藏地区浅成低温热液找矿的先河,为西藏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找矿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铁格隆南矿区地质勘查过程中,钻探施工队伍有3-4家之多,钻探技术力量也良莠不齐。为保障钻探质量和钻探施工进度,李彦波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奔波于各个钻探队伍之间,帮助各个施工队伍之间做好技术交流和工作协调。铁格隆南矿区ZK2404钻孔施工至800m时,川东南地质大队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严重孔内事故,他快速组织区内钻探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流。经过现场技术人员的多方努力,终于顺利解决ZK2404钻孔事故,使钻孔能顺利继续施工突破1000m。通过李彦波同志的不懈努力,既保障了川东南地质大队钻探施工的顺利进行,又保障铁格隆南矿区ZK2404钻孔顺利突破1000m的记录。
目前铁格隆南矿区初步控制铜金属量约900万吨,远景资源量将超过1200万吨,将成为我国第一个超大型浅成低温热液铜矿床。
四、实事求是、无私奉献,显现出当代青年职工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李彦波同志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基层地质工作中。2006年婚后,夫妻因为工作关系,一直处于分居状态,在2009年孩子出生时,他亦因野外地质工作繁忙,一直没有在妻子身边照料、看着自己的孩子出生。每当谈起此事,他心中充满了对妻子和孩子的愧疚感。每当节假日他总是放弃仅有几天的休息时间,匆忙回到家中看望妻子和孩子,陪孩子快快乐乐的忙里偷闲几天。
2012年11月13日,李彦波同志的母亲因脑部疾病突发住院,他向单位请假后连夜赶回河南老家,当看到躺在病床上70岁的母亲,忍不住痛哭失声。想起父母年事已高,自己又远在千里之外,不能在床前尽孝,顿时心如刀割。11月17日,大队因紧急事情通知李彦波同志回到单位,他看到仍躺在病床上的母亲,依然果断安排好家里事务,回到单位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俗语有言:忠孝不能两全,这句话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地质人员的身上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让他在自己的父母和国家的需要面前更加难以抉择。
李彦波同志从不以家庭困难,自身身体病痛为由而延误地质工作。总是以自己年轻、身体健康、业务知识不足为由而走在地质工作的第一线。
李彦波同志的这些想法和做法影响了单位的许多同志,得到了广大职工和领导的称赞,。他始终以多吉院士“听着铁锤和石头击打声心情舒畅”的平淡之心,时刻警醒自己,默默的工作着。他用他的方式向大家诠释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精神。
他始终坚定信念,勇于奉献,敢于创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默默的就这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