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1980年6月出生于内蒙古突泉县。2004年他从石家庄经济学院,也就是河北地质学院毕业,在校期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现就职于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任综合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兼地灾物探研究室主任。
2004年7月他到地热院工作,被派往钻井队做地质员,由于表现突出在同批地质员中第一个被调回院地研所做地质项目。2006年初他作为主要负责人着手准备组建物探研究室,先后引进大功率激电仪、测氡仪、美国GDP-32Ⅱ多功能电法工作站、磁力仪等,还以租借形式使用了加拿大CG-5、美国天宝等一批国际领先的仪器,将重、磁、电等方法应用到地热勘查项目中。他自2009年4月起任物探室主任,截止2013年7月完成天津、北京、山东、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江西、浙江、西藏、新疆、青海、宁夏、湖南14个省市区近40个区块的地热资源勘查或物探勘查工作;完成了天津市及外省市54组浅层地热能原位热响应试验,测试时间近6000小时。这些工作的开展填补了我院在相关领域的空白,已经成为天津地热开拓外埠市场的排头兵,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现在他正带领同事们进行 “湖南省张家界天门旅游区地热资源勘查”项目,完成时间预计为2013年12月,现已完成地热资源调查及水化学取样工作。
高亮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回顾九年野外经历,他带着几分自豪。
1、 初春的江西上饶
初春的江西上饶是个旅游的好去处,婺源正在这时迎来旅游高峰。满山遍野的油菜花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感受那仙境般的美,随处可见对对新人留下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可是高亮同志和他的同事没确实另一番景象,身处万花丛中却满身泥泞,初春这事稻田回灌头次水的时候,勘探工作恰恰赶上了这头次水,大家只好挽起裤腿踩在泥水中,要不是他们携带的仪器,还这想干农活的老乡哩。他们顾不上欣赏身边的美景,一天几乎7、8个小时泡在泥水中,只有走出稻田的间歇,才能坐下来短短的休息一下。吃晚饭时时,大家都想到一句古诗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骄阳似火的浙江
2011年8月正值酷夏,高亮带领技术员到浙江嵊州市开展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工作区以茶园为主,低矮的茶树成了大家能够躲避太阳的为一选择。经过长时间暴晒柏油马路都发软,几乎快粘住鞋底一般。开始的几天工作安排仍像以往一样,大家每天工作8-10个小时,几天后大家就受不了了,一到中午大家就不同程度出现中暑状况,头晕、腿软,走起路都打晃每人还要携带不少于10kg的仪器。他带领大家及时调整工作时间,每天五点起床,中午12点收工,这样使大家的身体状态调整了过来,经过一个多月顺利完成了工作。
3、深秋的大连庄河
深秋季节是个收获的季节,地处辽宁东部的庄河满山遍野的苹果、栗子,人们整合不拢嘴的收获着一年的辛劳。高亮带领同事们受旅游区委托在山谷中寻找被老大爷们出神入化说了半辈子的温泉,满山的灌木荆棘生命力还是那样顽强,不屈的挡住大家前进的道路,为此他们只能身背仪器手持镰刀,步步艰难的向前,没几天下来就挂烂了一副手套,大家的手、胳膊、腿上也真真的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刮痕,开始大家还很在意,到后来才发现这种刮痕简直是防不胜防,也就不奇怪了。
4、冰封雪冬的东北
2010年元旦,多数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快乐,享受合家团聚的温暖时,高亮正带领着技术人员在东北冰天雪地中进行测试工作,温度计指示零下24℃。由于所使用的测试仪器是地热院按照天津气候条件研发的,当运输到东北时就发现了问题,当在测试仪中加水后发现铸铁的三通被冻裂了。由于测试仪器是严格按照集装箱宽度设计的,各管路连接空间十分有限,更换这些坏掉的三通十分困难。由于夜间温度更低,那么就需要将测试仪中的水全部放掉,可是这些水实在来之不易。由于工程尚未完工,冬季其他工种也都停工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处水井,里面的水管也冻结实了,他带领技术员买来喷灯、汽油,一点点把水管烤开,可是发现放在地面上输水的水管也冻住了,塑料管又不能烘烤,这样只得拿到有炉子的屋子里面化冻。就这样反复修理了几次,终于把仪器所有冻坏的部件修好了,顺利的完成了测试工作。
5、最难忘的世界屋脊
2012年初天津地热院受西藏阿里地区行政公署和西藏绿吉士能源有限公司委托,针对朗久地热田发电与供暖开展地热资源勘探和评价工作。院领导高度重视,选派11人成立了西藏阿里项目组,其中有近退休的老同志,也有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为了更好的工作,5名党员还成立临时党支部,高亮同志负责物探工作。项目组于3月首次进藏考查,5月全体进驻阿里项目部。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西北部,是孔繁森同志工作和牺牲的地方。由于条件艰苦,有着一系列全国,乃至世界之最。全区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辖7个县,人口仅8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全区平均海拔4500米,是全国海拔最高的一个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年大风频率高达8级以上,大风日数在149天左右,年平均气温0℃,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是除藏北无人区以外,西藏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
朗久测区海拔4700m,高亮同志带领着队员没克服了缺氧、大风、暴晒等恶劣天气,每天野外工作7、8个小时,这几乎是当地人每天工作时间的二倍,中午只靠面包矿泉水垫肚子。完成工作离开阿里时,他的嘴唇成了黑色、布满了裂口,人瘦了近10公斤,但他说他想再去阿里,再次感受高原独特的魅力。
常年工作在一线,使得他没法顾及家庭,2009年物探室成立,他的女儿还不满1周岁,由于夫妻双方都是外地人,家里没有老人帮助,带孩子成了最大的问题,这一年他一多半时间都在野外工作,有时回来几天又要走。而另一边,家里面换了几个阿姨,妻子急的直掉眼泪。为了能让妻子心里好受些,只要他在家就抢着干活带孩子。女儿一点点长大了,懂事了,每次他说要出差孩子都闹着不让走,其实每次走出家门,他、妻子、女儿都很伤心,尤其是去西藏一次,妻子知道他心脏不好、常年半身麻木,劝他不要去,可是他说我是物探室的带头人,哪能在这最艰苦的时刻丢下大家不管那。就这样妻子还是忙着帮他整理东西,买好了应急的药品,临走送上车嘱咐同事多照顾他。
高亮同志说他最喜欢看关于年轻人工作在一线的记录片,其中一个讲述“西气东输管线铺设青年突击队”的记录片印象尤其深刻,突击队员平均年龄不足35岁,他们常年战斗在一线,一次下大雨,眼看挖好的壕沟中雨水正快速的上涨,可刚刚连接好管道还没有焊接,如果水将管道淹没前没有焊接好那么将严重的影响工期,就这样大家奋不顾身的跳进水中,抢在水涨满前将管道全部焊接完成。每个人身上几乎被活着黄泥的雨水沾满,大家疲倦得竟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看到这样的故事,他说我们的野外条件比起他们还是要好的,说艰苦、讲奉献还是要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