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朋,男,汉族,1957年11月出生,煤田地质高级工程师,从外表看矮小瘦弱无论如何都称不上“美丽”,但他三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执著坚守的精神、无私奉献的事迹却是对“美”的最好诠释。
情系地质 无私奉献
自1981年参加工作来到煤田地质系统,他便与大西北的山川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十三年如一日,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乃至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宁夏,奉献给了他所执著热爱的煤田地质事业。同事们经常在工区大院看到一位肩背斜挎包,手拿岩心标本的瘦弱青年早出晚归,他的母亲这样说“不知道他都在做些什么,只是看到他忙忙碌碌、不修边幅的东奔西跑,像着了魔似的。”1987年,宁夏与周边五省区煤田地质单位合作对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进行研究。作为宁夏部分的项目负责人,他用8年的时间几乎跑遍了宁夏的山山水水,6.6万平方公里上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所提交的《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自治区启动“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他担任技术负责人先后开展了八大矿区煤炭资源勘探工作,最终提交可供建井煤炭资源量150多亿吨,从资源上保证了宁东这一整装煤田被列为国家十三个特大型能源基地之一,成为国家煤化工重要基地和“西电东送”工程四大火电基地之一。
皓首穷经 刻苦钻研
参加工作三十三年来,他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始终战斗在野外生产和科研第一线。他一直认为地质工作是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理论研究只有得到生产实践验证后再经过研究才能取得成绩。他通过对宁东煤田及邻区地质资料分析研究,认为起自宁东横城矿区的红墩子地区在巨厚覆盖层下可能赋存二叠系山西组及石炭二叠系太原组。为此他积极向自治区申报实施银川红墩子找矿项目。项目批准实施后,他率领技术人员顶着冰雪严寒赴野外踏勘,每天早上5点天还没亮就出发,天刚亮已经进入勘查区采集样品收集岩心,直到晚上8点才返回;中午就着矿泉水凑合吃点馒头、咸菜;晚上整理资料,研究次日的工作,每天工作到夜里12点,熬通宵都是常事。作为项目技术负责,虽然工地距离银川只有50多公里,但他曾半年都没有回过家,老伴开玩笑的说:“我家老韩又回到刚结婚那阵了,忙工作,家都不要了”。该项目新探明煤炭资源量20亿吨,实现了重大找矿突破。项目结束后他及时总结提炼出宁夏隐伏地区找煤及煤炭资源勘查规律,并在中卫小红山、深井推广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新发现煤炭资源达十亿吨以上,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