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毕业于吉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踏入单位的第一天起,他就立下了“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的誓言,在松辽平原的一方土地上,用全部的青春浇铸着无限的希望,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华丽的篇章。
李波自进入到总局系统工作以来,特别重视在工作基础上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先后在吉林地质勘察院办公室、财务科、企管办、工会、基建办、工勘院等多个部门工作。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基层岗位上,李波一干就是近三十年,通过对多个科室内各项业务的学习与掌握,李波同志能够触类旁通地掌握企业内运转的各个环节,为之后进入到领导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勇敢挑起单位重担
黑龙江院的过去经济发展落后,人才流失严重,队伍不稳定,市场开拓能力较差,地质找矿主业工作几乎多年处于停滞状态。总局领导班子在认真分析研究后,决定选派有能力、有魄力、有担当、有责任心的李波同志。而此时李波同志遭受到了生活上一连串的打击,父母先后离世,爱人身体不好,女儿又到了高考的关键时刻。2010年冬,李波同志带着组织的信任和对家人的愧疚,临危受命来到了位于肇东的黑龙江院,担任黑龙江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担负起振兴黑龙江院的伟大重任。冬季寒冷的黑龙江院院部充满了荒凉与萧瑟,然而更让李波感到忧心忡忡的则是困扰着黑龙江院生存与发展的众多实际问题:资质偏低、设备缺乏、驻地偏僻、人才流失严重、多年没有开展地质工作……所有的困难一齐地压在了新任院长李波的肩上。
面对这些实际困难,李波同志忍住心中的悲痛和对家人的愧疚,带领院班子成员认真分析、调研,制定出符合黑龙江院当时工作实际的“121”工作目标,从“地质立院,多业发展”的发展思路出发,按照以市场、项目为中心的整体发展策略,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地质市场的开发和建设上,地勘主业多点开花,主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13年,随着黑龙江院的不断向前发展,李波同志也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将“121”工作目标调整为“131”工作规划,创造性地提出了多条腿走路的新思路,开创了黑龙江院多业发展的新格局。进入2014年后,在总局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李波院长又将原有的“131”工作规划丰富为“新131”工作规划,即:建设好一支多领域、能吃苦、讲奉献、肯作战、正能量的专业技术队伍;抓好大地质市场、大工勘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三个市场;做好将黑龙江院整体迁址哈尔滨市的一件大事。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我国地勘事业单位改革日趋推进,国有地勘单位的优势渐渐弱化,其谋求生存与发展需要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做大地质市场,增加有效需求,是解决当前地质行业面临的僧多粥少,队伍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的根本。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进一步的解放思想,树立大市场、大地质的观念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李院长及时认清现有的形势和地位,去除事业单位“铁饭碗”、“黄马褂”思想,及时调整思路,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努力取得新的成绩。
从2011年到2014年,李波同志带领全体职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勇闯市场,“三年三大步,一年一台阶”,在地质市场日益萧条的大环境下,黑龙江院实现经营总收入9374万元,实现利润649万元。在国家地质调查项目、省资源补偿费项目、合作矿权项目、地质延伸产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储量核实项目以及整装勘查等社会项目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其中,黑龙江省煤炭整装勘查项目——黑龙江省富锦市宏胜区煤炭资源普查项目、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资源补偿费项目、竞买矿权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陈家山金矿项目,对于发展中的黑龙江院而言,都从各个方面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李波院长大市场的开拓精神带领下,黑龙江院积极争取国家区调项目、黑龙江省矿产调查项目、煤炭调查项目、煤炭整装勘查详查项目以及甘肃金矿矿权的运作项目,举全院之力推进与东方化肥公司合作销售化肥的重要项目,积极运作其他具有经济价值并适合我院发展的项目,努力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真真正正做好项目
(一)黑龙江省煤炭整装勘查项目成果显著
黑龙江省富锦煤炭整装勘查项目是由我院与中国华电集团合作的黑龙江省第一个大型煤炭整装勘查项目,是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前提下,赢得的一次宝贵的合作机会,是用勇气和诚信赢得了市场。在缺人、缺设备、缺资金、缺经验的不利条件下,李波带领广大职工冒着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一次性上70台套千米以上钻机,用短短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钻探进尺88373米的工作量,预计煤炭勘查储量达到35.7亿吨。得到了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领导及中国华电集团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项目普查报告也通过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组织专家的初审,确定为优秀报告。
(二)黑龙江省资源补偿费项目有了新的突破
2011年以来,黑龙江院励精图治,竭尽全力争市场、打硬仗,并且通过努力得到了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有关领导的理解和重视,在黑龙江省资源补偿费项目整体紧缩的情况下取得了2个省补项目,即:黑龙江省哈尔滨阿城区黄榆沟铁矿普查项目和黑龙江省同江市浓江农场区煤炭预查项目,总额共计1070万元。能够在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立项获得的资源补偿费项目,这在黑龙江院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是省补项目领域的新突破,打破了以往省补项目被其他省属地勘单位垄断的历史格局,标志着我院在黑龙江省地质找矿六大板块之一的地位已经形成,在黑龙江省地质市场的开拓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甘肃天水陈家山金矿项目竞买矿权初见成效
李波考虑到在甘肃省没有总局下属队伍,在甘肃成立了甘肃地质勘查分院,通过工作,在甘肃省用举牌竞标的形式竟买金矿权一宗,即: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陈家山金矿,为了规避风险,我院以合作的方式获得了一定的股份。这是在探矿权运作方面的一次新尝试,也是其努力向探、采、开发一体化发展的经营新思路。
目前,在甘肃省天水市注册成立了甘肃中化顺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办理矿权事宜。通过初步地质工作,发现金矿脉7条,最高品位11.8克/吨,从这几个矿脉的初步推测,金矿储量可观。
创新人才队伍理念
开拓市场的主体是人才,人才是做好地勘项目的重中之重,黑龙江院的人才队伍建设一直受到地域等方面的掣肘,李院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要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才流失的尴尬局面,就必须将院机关搬进哈尔滨市。李院长带领全院职工不懈努力,经过几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终于在2011年5月进驻哈尔滨。也正是由于这一重要举措的实施,吸引了大批管理、技术人才加盟黑龙江院,大大地加强了职工队伍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基础。
其一,黑龙江院从煤田、省建筑设计院、省水利设计院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充实了各个门类的专业技术力量;吸引本院在外单位打工人员成立地质分院、物探组、测绘组,并在此基础上,吸引测绘高级工程师,新成立了测绘分院,进一步将测绘工作专业化、体系化;引进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数名,加入技术人员队伍,充实了后备技术力量;引进硕士研究生加入管理人员队伍,大大地提升了整体管理水平。
其二,按照总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引进新思路,采取聘用的方式从武警黄金部队、省地调总院、双鸭山市煤田单位等单位临时聘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数名,成立了双鸭山分院等部门,为打入双鸭山市地勘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兄弟单位聘请地质高级工程师,成立甘肃分院,使我院在甘肃省地质勘查市场上崭露头角。
其三,按照总局“控制增量、优化存量”的要求,加强了待岗职工培养、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使近50名待岗职工安排就业,减少了事业费用支出,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人才建设不仅仅是表现在数量上的丰富,还表现在质量上优秀,更表现在广大职工精神面貌上的极大改善。领导班子团结肯干;中层干部队伍不甘为人后;专业技术队伍兢兢业业、不谋私利;职工队伍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处处都彰显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正能量。
这一系列的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了其地质勘查的软实力,使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地质勘查队伍,成为了目前在黑龙江省唯一一家集金属勘查、非金属勘查和煤炭勘查为一身的地质勘查队伍。
抓好民生工程建设
李波同志自担任院长以来,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与职工群众关系密切的民生问题。早在上任之初,李院长便提出了“一切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的理念,千方百计为职工谋福利、办实事,做出了一系列普惠民生的好事。“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发展才能解决单位所面临的困难,才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遗留问题,才能保持职工队伍稳定。有了经济发展上的良好态势,黑龙江院的民生工程和历史遗留问题也就相应的得到了进一步地改善。
近三年来,黑龙江院全体离退人员拿到了哈尔滨市的津贴补贴待遇;每年发放了职工供热补贴近80万元,解决了广大职工期盼多年的取暖费补贴问题;筹集资金130万元补发了群众最关心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历史陈欠6年的御寒津贴遗留问题;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运作,每年拿出60万元全员参加了医疗保险,使全体职工享受到了哈尔滨市省直医疗保险待遇,解决了职工看病难,县域城市医保待遇低的问题;每年拿出30万元为合同制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每年拿出250万元补贴在岗人员的绩效工资;每年拿出近200万元作为设备的补充和更新资金;拿出10多万元解决了三个七十年代临时工工伤人员要求退休问题。这一系列民生问题的合理解决,不仅处理好了黑龙江院的历史遗留问题,更消除了其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三年多来,在李波院长的带领下,黑龙江院解决了众多之前难以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卸下了一个个困扰多年的包袱。在岗职工的收入已翻了一番多,基本达到省内发展较好地勘单位的收入水平,使黑龙江院职工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是有了李波同志这样的舵手与领路人,黑龙江院在短短的几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以事业为重,身体力行地想好、做好每一件事;以单位为重,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重,加快稳健开拓大市场的步伐。”这是李波同志献身化勘三十年的真实写照。未来的黑龙江院将在李波的带领下,把握当前良好发展机遇,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扎实奋斗,闯出一条符合黑龙江院经济发展实际的持续增长的康庄大道!而李波同志则无愧于最美地质队员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