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过后,我区又遇到了特大的洪涝灾害。2010年6月3日,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吉利村因暴雨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威胁2个屯约130户620人生命财产安全;对南柳高速路、吉利水库也可能存在威胁。地质灾害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来宾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根据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指示,国土资源厅、地矿局立即组织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及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20多名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应急地质灾害应急勘查工作。作为这次地质灾害应急勘查工作的常务副组长的江日光又于6月3日奔赴塌陷现场冲锋在前,在山体结构松散,山上的塌方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开展工作,按自治区的要求于13日完成现场勘查工作,使应急调查取得的初步成果,为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供了决策建议。
2012年5月10日,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帽合村发生严重地质灾害,地面坍塌受灾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几十栋房屋倒塌。广西水文工程地质工程队接到任务后,立即派出专业队伍到柳南区地质灾害地点开展调查,江日光任该项目总指挥,深入灾区指挥勘察工作,并亲自审核成果报告,正确评价了该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发展趋势,又一次为政府紧急决策提供了技术保证。
2013年,江日光带领着北海地勘院的找水团队在为“广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辛勤忙碌,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清洁水源”工程日出而作、日落不息,默默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累计完成调查缺水村屯122个,调查面积约976km2,完成127个缺水村屯物探找水工作,完成施工找水打井钻孔164个,钻探总进尺15887.40m,成井104口,合计涌水量25680.00m3/d,解决饮水困难人口89686人的水源问题,综合成井率达到63.41%。
2014年,“广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工作现场依然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他的带领下,截止2014年11月,共成井79口,钻探总进尺13194.88m,合计涌水量16690m3/d,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4109人的水源问题。
江日光同志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展现了一个党员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率先垂范,始终奋战在最前沿高尚情操。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扎实的工作能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无私地奉献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为人师表,付出对新一代的真诚
在三十多年的工作履历中,江日光不但从未脱离过技术岗位,还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其中作为指导老师培养出来的工程硕士就有3名,另有2名正在攻读工程硕士的过程中。韩晓伟是江日光13级的研究生,目前正在北海地勘院边实习边学习,他说,“江教授对我在专业知识上的培养和在生活上的关系都十分细致,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教授要求我们做人要有信用,做事要雷厉风行”。
“人无信不立”以及“做事雷厉风行”的风格,都是江日光曾经在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的师傅钱小鄂教授教给他的,如今,他又将这些令自己受用的信条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他心中的人才需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所以对于自己的学生,一定先教做人,再教做事。
在工作管理岗位上,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年轻人才是希望”,他常把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技术人员,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并鼓励年轻人早成才、早挑重担,为地质行业和国家经济建设多做贡献。在人才建设的实践中,建立技术人员奖罚制度,创造条件让年轻人承担项目,这是江日光培养年轻技术员的一个做法。他培养的高级工程师如今已达到20多名。江日光说,“单位要发展,核心技术人才不能缺。所以,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的话,我希望在退休之前再带几个学生,让我们单位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各个方面都有人才,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北海地勘院刚工作两年的助理工程师裴卓丞就是江日光指导的受益者之一,裴卓丞兴奋地说:“江院长不仅在技术方面给予了细致的指导,同时还教会我一些学习、积累的方法,更鼓励我要大胆的承担项目,在项目中学习、成长。目前,我已经能独立承担部分中小型水文及工勘项目了。”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