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最大的梦想就是为国家找到矿、找到富矿、找到大矿。郑友林同志是安徽省地矿局311地质队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新世纪伊始,他四进青藏高原,一干就是13年。干燥、高寒、缺氧的气候,锤炼了他的体魄,高原的阳光给予他古铜色的皮肤和特有标志“高原红”。由于执着坚守和敬业奉献,取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还获得了安庆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和爱岗敬业道德模范称号。
首次进藏 扎根一线获成果
2000年,郑友林前往西藏第六地质大队帮助工作,担任地质项目技术负责。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进藏后会经历高原反应,轻者头痛、胸闷、气喘、伴有腹泻、感觉浑身无力,重者有身体浮肿、发烧、呕吐等症状。初到西藏,郑友林克服高原反应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主动要求到野外生产一线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西藏地质六队同行和西藏地勘局领导的高度评价,为安徽地区的地质队员争得了荣誉。他先后主持编写了《西藏自治区贡觉县各贡弄铜金多金属矿普查报告》,《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加木沟石灰石矿详查报告》,《西藏自治区江达县颠达铅锌矿普查报告》。在西藏贡觉县各贡弄铜金矿区取得找矿突破,获找矿成果奖。
又进西藏 对口支援得突破
2004年到2007年,郑友林作为安徽省第二批、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首批援藏干部,对口支援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质大队,任地质六队副总工程师,受命承担芒康县索打铅锌多金属矿预查。海拔4000米至5800米的冈底斯山崇山峻岭,落差有上千米的澜沧江西岸深沟高壑、峭壁悬崖,是他在安徽从所未见过的。几个月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所取得样品分析结果,展示出索打预查区光明的找矿前景。简洁凝练的预查工作总结,引起西藏地勘局和地质六队的高度重视,并作出立即施工的重大决定。郑友林马不停蹄与同行们来到澜沧江畔,进行索打预查区冬季平硐施工,首开西藏地勘行业冬季山地工程施工先河,也为全行业在冬季冻土地带开展深部探矿工作闯出一条新路。从霜染层林到雪压枝头,一进山又是3个月。随着230米平硐冬季施工的结束,索打预查区终于宣告铅锌多金属矿找矿工作取得新突破。那一年他休假回到安庆时已是腊月二十九。为尽快拿出普查设计方案,未及洗尽青藏高原上的一路风尘,正月十五郑友林便又踏上返回高原路途。
三年里,郑友林先后主持编写了《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索打铅锌多金属矿普查设计书》、《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索打铅锌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索打铅锌多金属矿详查设计书》、《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索打铅锌多金属矿详查报告》等多项地质勘查设计和报告。在索打铅锌多金属矿区的找矿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西藏地勘局颁发的“地质找矿优秀成果二等奖”。西藏地勘局和安徽省委组织部对他援藏期间的工作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安徽日报》江淮要闻版对他援藏的事迹作了详细报道。
转战青海 克服艰难觅铜矿
援藏工作结束后,郑友林又转战青海,主持开展“青海省都兰县哈茨谱山北铜矿预查”项目。青海省都兰县哈茨谱山地处柴达木盆地,高原戈壁、荒无人烟,工作生活条件极为艰苦。高原缺氧,帐篷安扎在海拔近4000米、工作区在4000~5000米之间;紫外线强烈、皮肤紫黑干裂;昼夜温差极大、白昼顶着骄阳酷暑上山,夜晚披着藏袍窝在帐篷;干旱缺水,降水稀少、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0倍,地表地下找不到一滴水,所有用水需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购买。洗脸洗脚水留着洗衣服,洗头、洗澡就成了奢望;荒原风沙,有风天多、白天风沙迷眼、早晨醒来帐篷里处处一层尘土;难以吃到蔬菜,他们掏沙窝储存蔬菜,但因高温干燥也只能存放一天;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生活枯燥。为了早日提交地质成果他和项目组的同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大大超过了预计的工作进度。2010年底完成《青海省都兰县哈茨谱山北铜矿预查报告》,提交铜资源量3.87万吨。
再上高原 深入勘查探储量
2011年,郑友林再次赴藏,承担了“西藏山南浪卡子县也金嘎波金矿普查”项目, 任项目负责。该矿区海拔在5600米以上,山高路险,高寒缺氧,气候异常恶劣。在这么高海拔的工作区,每前进一步都是困难重重。 在西藏工作多年的项目负责人郑友林深知在西藏开展地质工作,每年野外有效工作时间是有限的,因而对全年的工作进行科学谋划,对项目组的同志进行了合理分工。每天凌晨他带领大家踏着霜冻,背上干粮出发,行走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摔倒了就爬起来继续前行,渴了吃一口雪,饿了啃一口冷馒头。晚上踏着星光、雪光,穿着被汗水湿透的工作服,背着近百斤重的样品和地质资料返回营地帐篷。他以严谨科学的态度,白天认真观察记录,从不放过一个细微变化,并分层采集样品,晚上借助昏暗的烛光整理资料。矿床成因认识不断深入,找矿突破的信心更加坚定。两年来,浪卡子金矿项目组克服高原恶劣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完成了预定的实物工作量,取得阶段性找矿成果。他主持编写了《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也金嘎波矿区金矿普查报告》,提交了金资源量15.22吨。但由于当地老百姓的强烈阻挠,未完成普查阶段的设计工作量,普查工作被迫停止。该矿床为蚀变岩型金矿,主矿体规模大,其深部未得到有效控制,深部找矿潜力大。而且整个矿区目前只解剖了一个较大的金异常,还有多处异常未工作,找矿线索多,找矿前景巨大,有望成一大型以上金矿床。
从33岁踏上雪域高原,到如今已经48岁,郑友林把他生命中最精彩的乐章留在了青藏高原、奉献给了祖国的找矿事业。四上高原,成就找矿梦想,他将继续发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为这个梦想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