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命陪喝:醉翁之意不在酒
随着吃喝风的猛刹,很多官员的身体状况有了好转,少了饭局的公务员表示身心愉悦不少。看来,酒并不是那么好喝,那又是什么滋味勾着大家用生命喝酒呢?
去年9月,浙江一公务员的母亲发微博说,在国税局参加工作不久的儿子不能喝酒,却常常陪领导喝酒,并求助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我该怎么做”。从此也可窥见官场酒局的权力动因。
中央纪委通报了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典型案件。牡丹江市东京城林业局党委书记孟庆安患有心脏病不能喝酒,但付晓光阻止代喝者称,现在不许你表现。最后,孟庆安因饮用过量白酒死亡。
一句“不许你表现”,咂摸透了酒杯里的滋味。
拉拢感情、谄媚、服从……酒里的千般滋味都因里面的一味秘方——权力。在推杯换盏之间,公事、私事都好谈。真所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其实,面对如此普遍的吃喝现象,我国一直以来都有政策约束。1984年吃“工作餐”,要付基本费用。1989年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列支接待费。1998年要求招待费不得超过公务费的2%。2006年,再次明确公务接待标准与纪律。
虽然十八大之后纪检部门的道道禁令已让公款吃喝收敛不少,但仍有人铤而走险视禁令于不顾,不少反腐专家就此建议,应缩减“三公”经费,促进经费使用更透明,断绝“酒局”经费来源。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