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胡浩)国家卫生计生委17日发布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至9.48%,比2012年的8.80%提高0.68个百分点,比2008年的6.48%提高3个百分点。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为及时了解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制定健康素养促进的干预策略,国家卫计委组织开展了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
此次监测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评价包括三部分,一是评价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二是基于“知识-行为-技能”理论模式,从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三部分评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三是以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从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6类健康问题评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监测结果表明,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我国城乡、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信息资源等方面存在不均衡,因此,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仍然是今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地区,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人群。
从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等6类健康问题素养来看,与 2012年相比,慢性病防治素养提高幅度最大,提高了2.52个百分点,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基本在相同水平,基本医疗素养有小幅下降,下降1.26个百分点。监测结果表明,居民对于健康知识与理念的知晓相对较为容易,但养成健康行为和掌握健康技能较难。
卫计委表示,将继续开展健康中国行活动,广泛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鼓励全社会参与健康促进工作,努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