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宫
乾隆“卧室”漏水 防渗难定方案
新京报:修复后,这些文物将恢复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
王兆华:要最大限度地恢复当时的历史信息,保留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断代。有观点认为文物修缮就是修旧如旧,其实不是外表上的修旧如旧,是要尽可能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原方法。
新京报:在传承原工艺原方法方面我们具体会怎么做?
王兆华:文物修缮和现代建筑工艺不一样,现代工艺可以浇筑,混凝土直接打进去,修缮古建筑不行,比如刷漆,我们不用现在市场上用的化学漆料,而是用传统的古建筑专用的生物漆料;做地杖用的灰料里面就有猪血和面粉,增加它的黏合度和透气性,而不用现代的水泥和白灰,这就是传统工艺。
新京报:面对这么大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会不会遇到一些难题?
王兆华:有,乾隆裕陵的地宫现在渗漏得很厉害,由于地宫渗水,券顶的石构件因受力不均而变形,接缝之间崩裂的情况很多,掉下来一块一块的,我们俗话叫“崩瓷”了。
修复方案还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讨论,专家们讨论得非常细致,已经讨论两稿了,针对裕陵地宫究竟怎么做防渗,一年多了还没有定最终方案,因为必须得慎重,如果做得不好会渗得更厉害。
新京报:修复方案最大的分歧在哪里?
王兆华:现在能确定的是渗漏水源是雨水从宝顶和四周渗漏,事实上目前防渗漏的技术很成熟,但修复古建需要尽量使用当时的技术,这就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还原古建,同时最小程度干预古建,出于这个考虑,现在方案一直没确定。
新京报:一直渗漏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王兆华:渗漏进地宫的灰浆会腐蚀内壁的经文和雕刻,最后让内饰受损无法还原。
新京报:渗漏的来源明确了吗?
王兆华:专家论证已经排除了地下水渗漏,现在针对是雨水从上方渗漏还是周围渗漏还不确定,所以方案定不下来。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