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久受公众关注、民怨沸腾的“裸官”问题,中央开始动真格了。2014年,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进一步加强“裸官”管理监督。截至目前,全国副处级以上“裸官”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其中,对近千名在限入性岗位任职且配偶或子女不愿意放弃移居的领导干部,全部进行了岗位调整。(15日新华网)
“裸官”因易失信、易生贪、易滋靡而饱受诟病。因为“裸”与“官”一旦两全,就注定会给人留下想象空间。当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家属在国外,转移非法所得可能性加大;东窗事发或“金盆洗手”后,一走了之只需“一张机票、一本护照”,也更无后顾之忧。“裸官”,就是这么任性。
说得谎言、贪得自在、走得潇洒,“裸官”之所以能这么任性,还在对“裸官”没有可行的刚性约束,致使权力在“裸奔”。而中央全面清理“裸官”,就是在给“裸官”穿衣,防止“裸官”手中的权力“裸奔”,借机以“裸”谋私、借“裸”滋事。
事实上,在为“裸官”穿衣之前,中央已做了很多“热身运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严治党、严厉查处贪污腐败行为;政府机构倡导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各地试行公务员聘任制和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规范权力运行。
这些举措看起来“单兵突进”,实质上是一系列“组合拳”,其所触及的深层命题在于:什么人可以担任公职、什么人可以担任要职?说白了是由用好权力向防止权力“裸奔”的转变。让“裸官”与核心权力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也就等于为公权力筑起了“防火墙”。
公权力筑起了“防火墙”,权力才真正有可能装入笼子,倒逼“裸官”着衣上岸,待着装整齐之后再来继续为官,真正有助于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当然,中央全面清理“裸官”,为其穿上制度的外衣,只是迈出了成功一步。“裸官”身上的这件“衣服”是否真的做到了“量体裁衣”“合体有用”,亟待在今后的官员监督管理工作中作出检验。公众也期待这种清理行动能够更加公开、透明,只有引入了更为充分的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这件制度“衣服”才能避免成为“皇帝新装”,权力也才能最终避免“裸奔”。(网友:舟水之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