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刑案庭审中“专家辅助人”扮演何种角色

2014年12月16日02:31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刑案庭审中“专家辅助人”扮演何种角色

  第三只眼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鉴定人出庭制度,与之相配套,引入专家辅助人制度,以对抗方式检验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准确性,有利于法官兼听则明,最终形成正确的心证。

  在“复旦投毒案”二审中,有着31年从业经验的法医胡志强接受辩方邀请,以个人名义作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他表示,黄洋死于暴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此意见引发网友热议,而他“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特殊身份也引来了大家的关注。

  2013年起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增加规定了“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制度,学理上又称之为“专家辅助人出庭”制度。之所以增加该规定,是为了解决鉴定意见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比如说,针对同一专业性技术问题,多个鉴定意见之间结论不一;公诉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由于欠缺专门性知识,难以对鉴定意见进行充分质证,审判人员难以审查判断等。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控、辩双方均可以申请法庭通知专家辅助人出庭。从功能上讲,专家辅助人出庭,是帮助控方或辩方对作为证据的鉴定意见进行质证,就鉴定意见发表意见,进而为法庭是否采信某鉴定意见提供参考。因而,专家辅助人又被称为“法庭之友”。

  专家辅助人的出现,与鉴定意见的专业性直接相关。在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是揭示某些物品、痕迹证明力的至关重要甚至唯一的手段,也是确定死亡原因、伤害的轻重程度等专门性问题的主要依据,还是审查判断其他证据的重要依据。

  但问题在于,鉴定意见所涉及的是案件中的专业性技术问题,对其进行有效质证和审查判断,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然而,多数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及法官,往往难以对鉴定意见进行充分质证和审查判断。因此,引入专家辅助人出庭制度十分必要。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鉴定人出庭制度,与之相配套,引入专家辅助人制度,以对抗方式检验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准确性,有利于法官兼听则明,最终形成正确的心证。这种做法,既是对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大陆法系“技术顾问”制度的合理借鉴,同时也是对我国民事、行政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司法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

  当然,实践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专家辅助人是否应具有一定资格,是否可以与鉴定人当面对质,其发表的意见能否作为某种证据而写进裁判文书等,仍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实践中也做法不一。但可以相信,随着法治进步和诉讼制度完善,作为“法庭之友”的专家辅助人,必将为中国的司法公正作出积极贡献。

  □毛立新(学者)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