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省(区、市)候选人>>四川

张秀军:坚定的地质远行者

2014年12月15日09:15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有这样一名地质队员,他来自大山,渴望都市生活,而又深入大山,因为他热爱地质事业;他是个孝顺的儿子,却又不能尽孝,因为他热爱地质事业,长期工作在野外地质工作生产一线;他是领导眼中的得力干将,也是他父母最牵挂的“幺儿”。10年来他把他所有精力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地质事业,他就是坚定的地质远行者——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张秀军。

一、踏实勤奋、尽显“地质队员”求真之美

那是十年前了,在邻垫高速公路勘察项目部,来了一个实习生,就是张秀军,他似乎没有刚刚参加实习时的拘谨,他自我介绍说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来自大山,侗族,所以爬山很厉害,项目上的人当时没去过贵州,也不知道还有个侗族,一笑置之。但是他工作很认真,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仅水文方面的,还有地质、物探、钻探。那时候他搞填图,因为年轻人少,兼顾帮忙做CAD的钻孔柱状。填图是件很辛苦的工作,一个项目几十上百平方公里的地方几乎都要跑遍,重点区域还反反复复的去,刚好他遇上的老工程师又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一丝不苟的前辈,几乎每天天亮就起,天黑才回,一旦下雨裤腿就湿透,胶鞋底下是厚厚的黄泥巴,特别粘。而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休息以后他还在伏案工作,对白天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完成柱状图的绘制。

2004年大学毕业,到单位正式报道后,张秀军被安排到攀枝花项目从事水工环方面工作。因为大学学的是地质工程,水文方面理论知识学的比较少。他只能“从头学起” ,积极利用并创造学习条件,他边向书本学习、向老同志学习,边野外工作实践。攀枝花天气炎热,为了完成水工环野外调查工作,早上6点左右就起床出发跑野外,中午最热的时候几个人躲在树荫下吃着喷香的午餐——馒头就白开水,吃完后继续工作到下午7点左右回到项目部,晚上继续整理资料或是跟着地质组的同志一起学习做剖面图、柱状图,进行煤层对比等地质方面工作,雨天就跟着地质组的同志一起学习钻探管理,岩性地质编录等。就这样风雨无阻,攀枝花宝鼎矿区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他的足迹、身影和汗水,历时近一年,水文地质填图100平方公里终于跑完了,他也从白净精瘦的小伙子变成了黝黑精干的地质工作者,在此期间他不但熟悉了水工环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同时也忙里偷“闲”,学到了煤田地质勘探的其它专业知识。在项目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该项目野外工作至06年底全部完成,张秀军同志也在项目部同事的帮助下慢慢向地质复合型人才成长起来。

二、甘于牺牲,尽显“地质队员”奉献之美

2004年的春节,张秀军工作的第一个年头,在外辛苦了一年的地质人,期盼在这举国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来临时回家与家人团聚,由于项目部存放有很多第一手地质资料和生产设备,还有一个钻探工地也在施工,项目部需要人员坚守岗位,为了让项目的其他10来位同事都能回家过年,张秀军同志主动请缨和另外一位老同事留守工地,在炮竹烟花声声中无怨无悔的继续奋战在野外工作的第一线。

转眼几度寒暑又到了2008年春节,单位里接了一个的紧急任务——西成客运专线广元段地质调查项目,张秀军同志也毫不犹豫地与10来位同事一起踏上了地质工作生产一线的征程,在那冰封之年燃起火一样的激情与斗志。

2009年,在“四川省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项目组,项目负责人清楚的记得,在泸州古蔺县,因为冬天下雨路滑,他不小心把脚摔伤了,由于在野外时间紧、任务重,他顾不上治疗,继续在古蔺县各大煤矿间“穿梭”,等回到成都去医院治疗时,医生说由于伤口得不到及时治疗,已经恶性感染,就这样他拖着一拐一起的腿继续工作,直到半年后,腿才完全康复。

2011年一个寒冷的冻雨之夜,在贵州黔西县一个偏远的彝族山村,租住的农家土屋已破败不堪,门口矗立的钻塔在风雨中沙沙作响。由于冻雨,运送设备的车辆已经无法上山,钻井液,油桶都已结上厚厚的冰层,已经停工近一个月了,天气还没有好转的迹象,临近过年,工人们都已回家,张秀军将是唯一一个留守至过年的项目成员,同时他也是项目经理。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的地方,天黑以后只有偶尔的几声犬吠和雪子落在房顶的声音,如果是一个长期呆在繁华都市的人,这种万籁寂静可算难得,而张秀军已经在这里很久了。我们一行去慰问他时到的很晚,显然,看到我们的到来很高兴,一直的聊天,问这问那,我想是一个多月来没人聊天憋得。他向我索要这次慰问最重要的东西----过去一个月报纸以及一些书籍,这是我们单位慰问的传统之一。他张罗着请隔壁农家帮忙杀了一只土鸡,卤菜是我们从县城带的,这里没有。贵州山区特有的烤火炉现在可真是个好东西,中间放入煤炭,整个铁皮桌子就发热了,放在上面的饭菜也不会凉,晚间还用来烤火。

晚饭的时候喝了很多,同事问他:还有半个月就过年了如何打算?

是啊,我家就在那边,不远。他指着窗外,说,我都3年没回过了。

三、勇于担当,尽显“地质队员”开拓之美

张秀军同志,工作10年来,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勇于担当,对领导给他安排的工作,具有绝对的执行力。敢于接受挑战,不断开拓新的专业工作领域,10年期间,从水文专业干起,先后做过瓦斯、煤层气、页岩气地质工作,培养了自己的专业、博学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过硬,逐渐成为一名复合型的地质队员。

经过攀枝花项目的磨练,他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专业技术水平、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2007年4月,由于张秀军同志在工作期间的突出表现,得到领导的一致赞誉并委以重任,让他担任四川省华蓥山矿区龙滩井田水文地质补充勘查项目项目经理,该项目是院、甚至是全局近几十年来最大的水文地质勘查项目。在项目上他经常说:“地质工作,不到地质现场接地气,怎么能干好工作呢”。由于该项目成员构成年轻化,对项目的工作该同志亲历亲为、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对刚毕业的同志耐心指导,调动项目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特长,成功的运作了该项目,得到业主单位的好评,为单位院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单位以后在矿井水文勘查工作开创了新的平台,同时为单位培养了一批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才。

2009年,单位承担了“四川省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单位决定抽调一批学习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参与到该项目工作,他就是其中之一。他与项目经理一起风雨无阻,跑攀枝花、战宜宾、赴泸州等地进行矿井实地调查和收集第一手资料。由于第一手资料手机准确、齐全,经过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历史两年多,“四川省瓦斯地质图”编制完成,最终成果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科技进步奖”、中国煤炭协会“专业地质报告二等奖”、四川省煤田地质局“科技进步奖”。

2011年9月,张秀军同志担任单位第一个纯煤层气项目,“贵州世纪公司金家寨煤矿B2-3煤层气参数井”项目经理。该项目涉及煤层气试井、地质录井、气测录井、煤层气综合测井等他从未涉及过的工作。面对困难,他购买书籍学习,向单位老同志、大学老师、社会专家虚心请教、探讨,在工作过程中与技术人员共同学习,逐一解决了这些难题,最终提交了一份优质的煤层气地质报告,得到贵州煤层气方面评审专家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2012年起,他在担任“四川省攀枝花市宝鼎煤矿接替资源勘探项目”煤层气专业技术负责人。在此期间,他在做项目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单位开展的页岩气气地质学习中,参加国内、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讲座,努力的吸收新鲜的“血液”。

四、硕果累累,尽显“地质队员”丰收之美

10年来,张秀军同志长期坚守在野外地质工作的生产一线,他的足迹遍布四川,淌过千条河、爬过万座山;作为地质的远行军,他还深入贵州、新疆挥洒自己的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工作十年,他参与和主持的提交的设计、报告10多件,其中四川省攀枝花市宝鼎煤矿找矿获得中国地质学会“2008年度十大找矿地质成果”,四川省攀枝花市宝鼎煤矿接替资源勘查(普查)报告获得国土资源部“优质地质勘查报告特等奖”、“先进集体”,“四川省瓦斯地质图编制”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科技进步奖”和中国煤炭协会“专业地质报告二等奖”。

张秀军同志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多次获得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和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优秀青年技术带头人”、“优秀项目经理”、“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进步奖”、“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张秀军同志曾经写道:

地质人颂

地质锤顶天立地,

罗盘仪走南闯北;

放大镜精益求精,

稀盐酸细致入微;

祖国大地脚下行,

国家宝藏心中探;

能源战略舍我其谁——地质人!

地质人精神

吃尽百家饭

爬遍千座山

趟过万条河

流过亿滴汗

地质人——无怨无悔

张秀军同志10来年的工作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他写下的打油诗,以踏实勤奋、甘于牺牲、勇于担当的作风,用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精力诠释着地质工作的“三光荣”传统和“四特别”精神。

分享到:
(责编:徐伟峰(实习生)、曾伟)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