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丽珍同志是山西省煤炭地质局下属单位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现任该院煤层气测试中心主任。凭着对党的煤炭地质事业的无限忠诚,她求真务实、刻苦钻研、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一心扑到工作上,在“气化山西”的实践中从一名普通的职工成长为一名生产骨干,从一名生产骨干成长为一名中层干部。她树立的是现代地勘人的本色形象,传递的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正能量。
近年来,她带领我院煤层气测试中心迅速发展壮大,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刷新。设备从一套发展到六套。产值从一年完成90多万元,仅用几年时间就实现了年完成产值1700万元的大跨越,创下了测试中心有史以来最好水平;合作单位从一开始只与本系统勘探队的合作,发展到与各大煤层气企业,如亚美大陆、中石油、壳牌、潞安集团的合作。一举发展成为煤炭地质行业规模最大,设备配套最齐全的专业化测试队伍,也是山西唯一具有相关资质的测试队伍。改变了以往人们心中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只能做煤质化验的历史定位,为研究院的转型发展做出了贡献。她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试井队伍建设,设备更新和人员培训,将我院的试井产业队伍打造成了煤炭地质行业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技术水平最高的队伍,填补了我省试井领域的空白,推动了我省“气化山西”战略的实施。
她钻研业务,孜孜以求。煤层气测试是我院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所选定的发展方向,这项工作是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测试煤层里含有多少煤层气;二是测试开发所需的各项技术参数。
队伍组建初期,测试中心一无专业人员,二无仪器设备,起步相当艰难,但渠丽珍说:“既然我选择了这份工作,那么我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证明自己,别人能做好的事情我一定也可以做好,男人能做好的工作女人照样可以做好”。为了弥补先天的技术不足,她无时无刻不在提高着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知识水平。她买来学习资料进行自学,白天为了不影响工作,常常彻夜秉烛夜读;她从不放过每一次培训机会,听课总抢在第一排,厚厚的笔记本记了一大摞,几年间,她硬是靠孜孜以求的精神换回了一份份市场准入证,也正是这些准入证确立了我院试井项目在全国煤层气测试领域的一席之地。在自身努力提高的同时,渠丽珍时刻不忘整支队伍素质的提高。她利用在煤层气行业交流会的学习机会,主动结识中科院专家并请其上门培训,使我院试井项目成功实现了试井施工由裸眼试井向套管试井的转变,大大提高了试井的安全性与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更可喜的是,就此我们打开了与中科院合作的序幕。近两年,我院与中科院专家合作共同为中石油“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题项目《煤层气数值试井非结构化网络技术及实现方法研究》和《测试工艺评价设计研究》进行了专项试验,填补了国内煤层气试井科研领域的空白。
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煤层气测试中心工作点多、面广、人员杂、摊子大,而且以野外工作为主,流动性强,工作量很大,野外煤层气测试工作环境艰苦,是一个以男同志为主的职业。有人疑问:一个女同志能胜任这份工作吗?
2009年8月,我院试井项目第一次南下到安徽作业,合作方是加拿大英发能源公司,为了树立市场品牌,打响南下战役的第一枪,渠丽珍亲自担任项目的气含量测试任务。
钻井煤层厚度高达十米,一次要采20个标准解析样,每个标准样子要用时一个多钟头,一次最少需要连续工作36个小时,随后的测试工作更是需要连续几天几夜不能间断。
同行的小伙子们实在熬不住了,渠丽珍就让他们轮流去休息,可她自己一盯就是20多个小时。
盛夏的安徽,酷暑难熬,蚊虫肆虐。白天,测试铁皮房温度高达50℃,象一座火炉,里面工作的人汗流不止,需要不停地喝水来补充水份。晚上,白炽灯下,各种飞虫纷纷出动,只要你稍不留神,比拇指盖还要大的黑蚊子便会盯你一口,皮肤顿时就会起一片疙瘩,再加上持续不断的湿热,真是疼痒难耐,对一个女同志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她带领一群毛头小伙子硬是挺了过来,40多天艰苦努力换来的是圆满完成测试任务,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半年多后,当她拉开胳膊上的衣服时,我们仍能看到一个个黑黑的印记,那是蚊子叮咬后,皮肤红肿消退留下的斑痕。
2010年12月,数九寒天,北方已是最寒冷的季节。中联国家重点示范项目山西柳林试井现场,天空下着鹅毛大雪。 下午4点,施工用的发电机出现故障。渠丽珍与两个小伙子一道连夜徒步下山采购配件,山高雪滑,他们自己也不知摔了多少跤,走了多少路,终于在晚上10多将配件背上了山,并连夜修好了发电机。施工监理到现场后,紧紧握住渠丽珍的手说:“昨晚山里气温接近零下二十度,还下着大雪,想不到你们竟然提前完成了抢修,和你们这样的队伍合作我们真可以放心了”。
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3月31日中午我院接到王家岭指挥部要求我院提供水质监测服务的任务。院里高度重视,立即组成了“3.28”工作领导组,成立了由渠丽珍任组长的分析测试小组。密集的检测任务,使每个参战人员的心都绷得紧紧的。平时,一个全分析水样正常分析时间最少需要二天。但为了快速准确提供数据,渠丽珍和分析小组的人员每天基本上只吃一顿饭,饿了就泡个方便面,有时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晚上干通宵成了家常便饭。连续十多天的工作,渠丽珍的眼睛熬红了,嗓子熬哑了,但她不叫苦,不叫累。因为她知道,自己提供的每一个监测数据都在为抢险指挥提供依据,都在为拯救矿工兄弟的生命争分夺秒。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她在数据报出前,都要亲自请水文专家进行把关。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渠丽珍带领的检测小组为抢险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分析数据,为事故抢险最终取得胜利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渠丽珍也因此获得了个人“三等功”。
她朴实无华,平易近人。渠丽珍有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对待工作不分白天黑夜,真正切切的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而对自己的小家庭却十分苛刻,平日她很少顾家,每个月在家难得吃到几餐团圆饭。在家为丈夫做顿可口的饭菜,陪女儿复习复习功课,陪父母聊聊天,这些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非常平常的事,在她眼里都显得那么奢侈。
女儿参加高考的那一年,在考前倒计时的30天里,正赶上沁水煤层气现场采气的关键时刻,但为了按时完成试井任务,她为大家舍小家,义无反顾地打起背包,投入了生产一线。这一走就是50多天,女儿高考也无法在身边陪伴,母亲生病住院,是邻居帮忙送去的医院。
试井长期工作在野外,年青的小伙子们没有时间结识异性,婚姻便成了大问题。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发动各种社会关系,四处托人为小伙子们介绍对象。这时她又变成了小伙子们眼中的“红娘”。2009年,她被我院推选为出席省局的“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风餐露宿为事业,爱岗敬业献忠诚。”这是渠丽珍朴实的工作情怀,也是一位女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它正启迪着我们许多研究院人,像渠丽珍那样,立足本职岗位,发扬“创业、创优、创新”的精神,为研究院转型跨越谱写新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