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省(区、市)候选人>>山西

王荣生:美源自生动

2014年12月15日09:29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在山西省地勘局二一二地质队,王荣生同志是一位有口皆碑的二级实体处长,一位好的带头人,他生动的业绩体现了一名最美地质队员的地质情怀。

他,干练沉稳,足智多谋,办事严谨,雷厉风行,虽然是物探专业的门外汉,却领导出一支能不断攻坚克难的专业队伍,成为业内称赞的物探尖兵;

他,勤奋敬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善于调动多方的积极性,团结协作,面对再大的困难,他的脸上有的只是刚毅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项目一次次把家人抛在脑后,对待职工却心细如尘,主动为职工排忧解难,成为受职工爱戴的好领导。

他从事地质工作32年,先后担任212地质队测绘分队分队长、技术负责、焦化厂副厂长、勘察施工三处处长、物探处处长等职,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本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他目前带领的物探处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质量先进集体和安全先进集体,而他本人曾被评为212地质队“劳动模范”,并多次荣获212地质队“优秀共产党员”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2009年荣获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山西省直工委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同年又荣获山西省直工委和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生动的工作业绩,他最美

王荣生同志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校测量专业,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之初,他凭借自已熟练的专业知识,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很快赢得了老师傅们对他的认可,融入到了地质行业大军中,并逐渐成长为地质测绘方面的技术骨干。1995年地质行业走向低谷,212地质队筹建了一座焦化厂,他被调任副厂长一职,在新的岗位上面临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他没有退缩,而是事事亲力亲为,积极与地方沟通,疏通各方关系;勤奋专研,仔细研究煤焦的相关知识;勇闯市场,努力开拓焦炭销路,为该队焦化厂的生存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市场竞争中积累了诸多的宝贵经验。

2003年12月,王荣生临危受命接任勘查施工三处处长,当时的他对钻探、注浆施工可以说一窍不通。但他上任第十天就驻扎到施工工地,跟职工同吃同住,开始了现场办公,同时与“老师傅们”学技术、学经验,很快掌握了采空区治理方面的施工技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承接了长太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工程创产值56.5万元,长晋高速公路隧道加固工程101万元,南村焦化厂采空区治理工程146万元,沁城帷幕注浆止水工程71万元。其中沁城止水工程是212地质队从未承接过的新项目,技术难度大,又缺少设备,在与队领导研究分析了工程特点和所面临的困难后,他表示有信心把工程拿下。决定上马后,他一边到无锡购置设备,一边聘请专家来队传授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到9月底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顺利地完成了帷幕止水工程,开创了212地质队帷幕注浆堵水的先河,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困扰沁水煤田在河床矿井掘进中止水难的问题,这项成果添补了山西省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为二一二地质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特别是为今后承揽类似工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2004年,在物探处经济效益较差时接任处长一职,上任之后,他迅速摸底,与职工沟通了解情况,改变工资分配方案。他首先对施工项目做了精细核算,在全队率先实行效益工资,调动全处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他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带头下工地,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影响和带动着大家,与此同时,他还通过各种渠道培训技术人员,提升整体专业技术水平,最终他凭着出色的管理和对地质市场的灵敏嗅觉,抓住机遇,仅仅一年时间,物探处的经营收入就较2003年翻了两番。在职工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成为受人爱戴和尊敬的好处长。十年时间物探处的产值是打着滚的往上翻,呈直线上升趋势,年产值已达到16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近10万元。

在212地质队,提起王荣生,有三快:说话快、走路快、做事快;有三最:最早起,最晚睡,最操心;有三能:能战斗,能吃苦,能攻关。正是这种精神、这种干劲,才使他打造了一支经得起考验,打得起硬仗的技术队伍,实现了物探处翻天覆地的变化。问起王处长,是怎么实现这些转变的,他只说一句话:“紧跟市场走,抓住机会,踏踏实实干,尽力做好每项工程。”

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物探处一直依存的市场份额也受到制约,作为一个二级实体经营者,他把目光投向了新形势下的深部地质找矿,承接了2009年三个矿业权价款项目的物探工作。三个价款项目要求高,工期紧且时间相对集中、工作量大、工作方法多。他一方面与大队积极协商购置先进设备,准备组织生产,合理调配技术人员,提前带领职工进入工地进行方法试验,适应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聘请专家,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三月的晋北大地天气依然寒冷,他带头上阵,匆忙奔波在三个工地之间,频繁穿梭于相隔四五百公里的三晋大地上,为大家鼓劲打气,排忧解难,在他的感召下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毫无怨言,使得三个项目开展十分顺利。

就在此时又承接到长治县中南铁路项目,对于物探处的每位职工来说,记忆都尤为深刻。那是他们团队从事物探工作以来最为辛苦、也最令他们感到骄傲的一个项目。

中南铁路物探勘查项目目的是探测日照至侯马铁路长治县境内拟建铁路线下的采空区等情况,该工程7公里长,按照常规的工作效率计算,该工程工期至少得2个月,但甲方提出了20天的工期要求,吓跑了许多专业的物探队伍。甲方负责人曾放话说:“如果20天内完工,工程款一分不少,一次到位,立即付给你们;如果完不了工,你们就当是给长治县人民尽一次义务吧。”但王荣生心想,这是创212队品牌的一个最佳时机,也是扩大市场份额打入长治县物探市场的一个良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单工程,并当机立下军令状——保证20天内提交物探报告。其实20天完成任务,难度极大,但王荣生并不是逞一时之勇,他经过认真计算,决定从三条途径来解决工期问题:一是租赁一台机器,增加一个物探小组;二是延长每日作业时间,争分夺秒;三是物探处人员能跑动的都出野外,全民皆兵,并及时与技术人员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该工程工作量大,测线总长20千米,仅测深工作量就400个点,每个点要AB极距1500米,这个距离对平常来说是无所谓,但跑极工每个点要跑一个来回,就是1500米,平均每天跑14个这样的点,这样一天下来要跑21千米,且不说,地形条件多么复杂,身负10多公斤的被覆线和电极。

就这样,王荣生带领着大家,早出晚归,每天早上5点起床吃饭,5点半准时出发,一直到晚上10点才收工回到驻地,中午让司机回去带盒饭。六月正是麦熟的季节,黄灿灿的麦田遮蔽了大地的起伏,玉米长势正茂,有一人多高,铺线行进极为困难,举步维艰,玉米叶子划在脸上本就生疼,经汗水这么一“蜇”,真可谓是雪上加霜,犹如在伤口上洒盐,别提有多疼了。遇见小河,大家为了节省时间,毫不犹豫淌过河去。地形条件最差的就数灌木丛了,在灌木丛中爬行,可想其困难程度,划破衣服太正常了,脸上身上也时常有见血的口子。遇到山高坡陡时,他们不得不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达,最大高差有20多米,没有附着物,攀援不行,大家只能选择寻找最近的缓坡绕道行走,加倍考验着大家的体力。

就是在这样的考验下,王荣生带领的团队,没有人说苦,当有人问起参加该工程的职工时:“工程这样辛苦,你们就没有不想干的念头?”他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最辛苦的是我们的王处长,他既是领导又是工人,和我们一样身背负荷,每天跑20多公里,我们回到驻地就能休息,而他还要等着三个作业组的人全部回来,整理内业,统计工作量,布置第二天的工作,他思考的问题更多、更累,基本上都在零点才能睡下,一天休息仅五个小时,他是年近五十岁的人了,都能吃了这份苦,何况我们年轻人呢!”

六月的天,婆婆的脸,说变就变,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倾盆大雨,常常是土一身、泥一身、水一身。天气好时,他们跑半个小时,衣服就湿透了,为防止中暑,霍香正气水成为他们的常备药品,每人每天要带两盒,随时带在身上,以防不测。天气最热时,他们一天要喝掉24箱矿泉水,分不清是喝水的速度快,还是流汗的速度快。遇上雨天,多是阵雨,躲都没处躲,雨一停便立即投入工作,浸过雨的红土地,异常难走,又粘又滑,有时连鞋都拔不出来,900米的被覆线背在身上,把整个人都滚成了泥人。雇佣面包车的车主是说什么也不让这群泥人上车,他们只好脱了衣裤,仅穿一条内裤上车,幸好都是男同志。

正是凭着这股干劲,物探处在20天内顺利提交了中南铁路项目的物探报告,经过甲方验收,他们由衷地树起了大拇指,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支铁打的专业队伍,打得起硬仗的队伍,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赞誉,并亲自拉着王荣生的手说:“这个工程是当之无愧的‘明星工程’,你带领的这支队伍拉的出去,是一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队伍。”并按照合同要求,一次性付清了全部工程款。王荣生啃下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该项目为212队在长治县物探市场打响了第一炮,在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使得物探处职工士气更高,信心更足。

同年凭借他敏税的市场嗅觉在山西省黎城县发现了一块空白资源区,完成了山西省沁水煤田黎城县黎侯勘查区煤田普查项目的立项工作,通过审批后并于2009年组织实施,该项目虽然工作量不大,但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给物探和钻探施工都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钻探施工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覆盖层厚度达200米,同时夹有多层厚度较大的砾石层,常规的钻探技术很难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他多方寻求新方法、新工艺,并经常蹲守在钻机现场,出谋划策,与工人一起想办法,最终通过改进施工工艺如期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程,并因此拿到了后期的详勘项目。

2009年底,他精心策划,采取措施,强势推进瞬变电磁勘探项目,他采用向有关专家咨询、请教,与兄弟单位合作,以及吸收新生力量、对新员工进行强化培训等多种手段在长治市大力开展煤矿水害防治工作。长治县红山煤矿是首个开展的项目,对于物探处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重点工程,他格外重视和关注,一有时间就到工地,虽然他年近五十,却和年轻人一起奔走于山间,抬设备,扛电缆,山高坡陡没有吓倒他,寒风刺骨没有吓倒他,他没有遥控指挥的习惯,“别人能忍受的,我也行,我是从农村来的,不怕苦。我和大家一起在工地,我才放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十几座煤矿的瞬变电磁勘探施工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仅此一项收入就达到770万元,占全年经营总收入的84.2%。

在成绩面前不骄傲,不停歇,2010年10月份他带领物探处又走进了一个新领域——晋城市白马寺人工湖采空区治理项目,创产值1150万元。该项目的前期物探工作就是他带领大家做的,工程质量高,在甲方心里留下了相当好的印象。当后期的治理工程中标后,虽然已将近年关,王荣生还是马不停蹄地干了起来。12月14日该项目中标,17日便组织人马进入场地,先解决水电问题,本想一两天就完成的工作,没料到这次却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由于该工程紧临晋城市泽州北路景观路,架设电线横跨该路必须经路政部门批准,不能在空中架线而影响景观,也不能在地下开挖,由于地下管线较多,上不行,下也不行,这一时让大家陷入困境,更让王荣生同志犯了难。在工地等待的70多人要吃饭,要工资,租赁铲车等各种费用,耽误一天就是5000多元的损失,窝工费加上工期紧,王荣生万分着急,耽误不得,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只好硬着头皮,天天往路政处跑,求爷爷告奶奶,询问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每日必到,天天如此,几天下来,他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路政处的领导,帮助他想到了一个两全的办法,因为正值冬季,可以从排雨水通道中过线。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的脸上才算有了一丝的微笑。让电缆线“穿上”防水管,这边的电总算是接通了。可是那边由于水管路线太长,原先接好的3000多米水管却给冻上了,一开始,想检查是不是哪一段冻了,王荣生和二十几个精干的工人,开始顺着铺设的水管挖,挖土,割管,检查,可天气太冷,伸出的手指不干活,已经冻的没了知觉,个个的脸冻得僵硬,发青,发紫,发黑,看着都令人不忍,大家想,“怎能让王处长和我们干一样的活?”于是都劝他休息,让他回驻地,可他却说:“你们能干,我也能干,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和你们一起干,我才放心。”又这样折腾了几天,冻管的问题还是没能解决。王荣生只好想其它的办法,他又一次找到甲方寻求新的水源。快过年了,大家的心思都有些浮,连甲方都不想找了,劝王荣生不如让大家回家过年,年后再进行施工。王荣生急了:“履行合同,按期完工是我们的本份,再怎样也不能丢掉一个单位的信誉。”他天天催着候着,拉着甲方的负责人四处联系,最后终于在水利局抗旱队的帮助下找到了水源。这时,王荣生的脸上如春风拂过,如此那般惬意、爽快,沉重的石头终于放下了,比娶了媳妇还要高兴,接通水后,项目顺利开展,他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2010年的冬天虽然没有下雪,天气却异常寒冷。住在村民新盖的房子里,没有生火,空调因为电压问题也无法使用,大家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在王荣生的带领下,互相鼓励着,鼓舞着,挤在一起取暖,围在一起聊天,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眼下就是2011年的新年,怎样过年?王荣生格外重视,大家也格外关注,放一天半假,他让厨房早早准备好吃的、喝的,大年三十中午,他们早早地抖了管中的浆液,处理好各个环节,下午让大家美美地洗了个澡,回到驻地,围坐在一起,开始剁饺子馅,包饺子,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温暖和关爱十分抢眼,大家互相争着抢着干活,虽然房间的温度不够高,但是大家的兴奋度却足够高,心里异常温暖。

当我们点燃新年的鞭炮、燃放五彩焰火的时候,当我们穿着新衣戴着新帽,孩子伸手要压岁钱的时候;当我们坐在温暖的家中,全家人围着电视机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当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迎接新一年的时候;当我们正在享受其乐融融、天伦之乐的时候,王荣生却只能通过电话问候一声一家老小,从他略带愧疚的眼神中能看出地质工作者的坚强与无悔,从他擒满泪水的眼睛里能找到七尺男儿的软肋与深情,他们浪迹天涯,根本顾不上家,只能将儿女情长、家人团聚、家庭的幸福深埋在心底,让它慢慢发芽,闲暇之余细细品味。

大年初二,当甲方领导走亲访友路过工地时,工地已是响声一片,热闹非凡,钻机钻动着,浆站搅拌着,浆液灌注着,一切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甲方领导看在眼里,热在心头,十分感动,激动地握着王处长的手说:“我根本没想到这么早就能开工,只是路过,随便看看,真是想不到能看到这个场面。”在王荣生的心头如鱼刺哽在喉,认可!骄傲!承诺!责任!兴奋!委屈!像五味杂陈打翻在他心头,不知是何滋味。

那年冬天的大雪比往年来的更晚一些,就在我们为甲方要求留下影像资料的时候,正是雪厚半尺伸不出手的时候,但是这支队伍仍在坚守着钻机,坚守着工地,直到工程按照要求顺利结束,王荣生处长像一个特派员整整蹲守3个月,除了大队开会、开证明他回过队部两次,一直等到所有人员及机器设备撤离施工现场后,才乘坐最后一辆工具车回到队部。他除了操心,还是操心,用他自己的话说:“心累,不管身体累不累,心太累,真想歇歇了。”可是还不等收队,他又投入到下一场新的战斗中。

短短五年时间,在完成好物探项目的同时仅煤矿采空区治理项目就完成了6个,实现产值近5000万元。

生动的职工情谊,他最美

在工作中,王处长与职工们同甘共苦,脏活累活抢着干,危险时刻冲在前。在生活上,王荣生更是想职工所想,急职工之所急,为职工排忧解难,解决后顾之忧。

小刘、小苏是物探专业毕业的大学生,2009年分到物探处工作,两人既是同学,又是恋人,参加工作后,他们有良好的物探专业基础,很快进入角色,成为工作中的技术骨干,是人人羡慕的一对儿。但从小苏的脸上总是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份忧郁,苦不堪言,经过了解,原来两人面临结婚和婚后住房而发愁,看着房价飞速上涨,他们没了办法,他们都是只身一人离家千里来到长治参加工作,家庭条件一般,父母供他们大学毕业已经十分吃力,不能再给家里增加负担,他们仔细算过,即使是贷款买房,攒攒首付和装修的钱至少也要3到5年,生孩子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王荣生在得知两个年轻人的心思后,主动拿出两万元给小刘、小苏,在他的带动下,处里的职工都纷纷掏钱,为他们凑足了13万元的买房款。

2011年3月,小刘、小苏在住进宽敞明亮、装修一新的新房后,两人感慨地说:“要不是遇上这样的好处长,我们不知猴年马月才能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子呢!我们为到了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工作而感到幸福!”

就这样,王荣生时时处处想着职工,实实在在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让每一位职工都能感受到单位的爱心与真情,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与幸福。年纪较大的职工,他经常会问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在工作分配上给予适当的照顾。对于处里的年轻人,尽力给他们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关心他们的生活。正是王荣生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造就了一支经得起考验、打得起硬仗的物探坚兵 。

舍小家为大家的感动,他最美

2010年底,他的八旬老母病重,为了不打挠儿子的工作,她不想告诉儿子,在床上躺了多日,仍不见好转。后来妹妹打来电话,说母亲病重,需要住院。王荣生才火急火燎地赶回老家,把母亲接到长治住进医院,可他的心却还在当前最要紧的投标工作中,于是护理一晚后,第二天一大早,还没等母亲查明病情,他就急匆匆地返回了单位,把病中的母亲丢给妻子,项目中标后,不等母亲出院,他又立即组织人马进入野外施工工地,作为儿子,他无法天天守在父母膝下端茶倒水,尽到孝敬老人的义务。

当他送母亲回家时,看到老房子的瓦已经被旁边的大树枝桠扫的乱七八糟,屋顶已经漏雨时,他的眼里闪着泪花。父亲知道他工作忙,不愿让他担心,于是找人把漏雨的地方扯了一块塑料布将就着,看到眼前的一切,王荣生的心隐隐作痛,平日里只知道给父母寄钱,却很少有时间来看他们一眼,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七尺男儿顶天立地,却不能给父母解决一点困难,他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他亏欠家人的实在太多了。

他知道,父母年事已高,床前离不了人,他就一直委托姐姐、妹妹来轮流照顾,而他却心有余而力不足。2012年5月底,当他接到母亲因重度中风送医院抢救的消息时,他正在忙一个项目的投标工作,母亲怕影响他,就一直没有告诉他,其实已经难受好些天了,在母亲重度昏迷中他见了母亲最后一面,没有来得及细细长聊,母子连心的长痛就永远定格在那一刻。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2014年6月,父亲的突然离世又一次触痛了他柔软的神经,他声嘶力竭,却没能挽留住父亲的脚步,没有说一个字,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轻轻地就走了,一个七尺男儿的声泪俱下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默默地流着泪转过脸去。患哮喘多年的父亲一直没有“麻烦”过他,就在那最后一刻竟也悄然地离去了,他怕影响儿子的工作,怕“麻烦”他。

2005年,他的妻子因踝关节骨折做了手术,在术后第三天他便将妻子接出医院,自己则一头扎进繁忙的工作中,他总说,他欠妻子的太多太多。2010年6月,是他儿子参加高考的关键时期,但他仍然坚守在野外工地,无暇顾及,当他想到考场外那成堆的家长在骄阳下等待时,开着车接送子女时,他却不能亲手为儿子递上一杯解渴的热水,只能打个电话来安慰,他自嘲地说,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对待父母,他不能床前尽孝;对待妻儿,他不能时时关怀;对待自己,他更是苛刻无比。早在2006年,王荣生体检时,查出患有严重的胃病,医生建议他住院检查接受治疗,而他却说,作为一名地质人,谁能没有一点小毛病。硬是没有再去复查,而是经常出现在野外第一线。

人的一生要充当好几个角色,对很多人来说,能扮演好其中一个角色就算有所收获了,可是在王荣生同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作为一个好下属,他办事踏实,尽心尽力,不推诿,不抱怨,他就是效率的代名词,有这样的下属领导放心;作为一位好领导,他有着正确的管理理念,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迎难而上的行动表率,能沉着面对实体发展的每一个转折点,跟着这样的领导,员工安心;作为一个好榜样,他做到了成绩面前不骄傲,困难面前不低头,几十年的岁月,沉淀下来的是职工对他的敬仰和爱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王荣生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他从农村走来,献身地质事业,干地质队工作已经32年,当年的毛头小伙,如今已头发花白,但是那颗献身地质事业的心却永远不变。他身体力行阐述了生命的意义——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他用岁月的守候和担当,回复给地质事业爱的誓言,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他生命的乐章里会迸发出地质事业无限的美和地质队员最美的辉煌。 

分享到:
(责编:徐伟峰(实习生)、曾伟)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