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酒瓶上签了三个地方的名字,封存在中铁二院,打算等这条铁路通了拿出来喝”
在专家评审可行性报告之前,邓州官方的普遍心态是,郑万铁路在邓州设站已经“定格”了。或者,用当地另一些官员的话来说,“是十拿九稳的”。
尽管又增添了新的变数,这个南阳境内的县级市还是显露出强硬的争取态度。11月23日上午,闫庆吉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到目前为止,我可以下这样一个绝对的结论,河南的方案始终是通过邓州的。”作为邓州市发改委前主任,他是当地谋划邓州进郑万铁路的主要官员之一。
在这场高铁“争夺战”中,邓州自认为手中攥有的一张王牌是“政策牌”。闫庆吉打开一本颁布于2012年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翻到第六章第一节《加快交通设施建设》那页,指着其中一句念了出来,“规划建设重庆至郑州铁路”。在他理解,这条过去名为郑渝铁路,后来又延伸至重庆东北部万州的郑万铁路是丹江口库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
“从国家的层面来讲,不能不考虑库区的这个战略规划,也不能不考虑丹江口库区人民的感受。”闫庆吉说。谈起邓州当年为丹江口水库建设所作出的人力、土地牺牲以及移民安置工作,一种悲情色彩弥漫在他的语气里。
而说到“悲情”,新野也有苦可诉。作为豫西南一个83万人口的县,新野至今还没通铁路。在新野工作30年的刘玉生看来,“新野在交通动脉上相对边缘化”。而来自新野民间的声音是,没有铁路不仅使老百姓出行不便,还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对而言,邻居邓州在交通设施上显得更“宽裕”,该地经过焦柳线,还在国道上。用刘玉生的话说,“多一条郑万铁路对邓州来说是锦上添花,对新野来说则是雪中送炭”。
邓州显然不会拒绝郑万铁路的“锦上添花”。闫庆吉介绍,在邓州未来的“大交通”格局中,作为“两铁”之一的郑万铁路,对提高当地城际间的交通能力来说不可或缺。
除了打库区“政策牌”,邓州还试图以自身的政治优势来压倒对手。拥有180万人口的邓州是河南第一人口县,同时也是全国第一移民县。闫庆吉着重强调的是,邓州市201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丹江口库区5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在2011年,邓州列入河南省直管县(市),享有省辖市的所有权限。
但新野方面并不这样认为,同样作为一个县域,“邓州的分量有那么重?”来自刘玉生的看法是,“邓州说到底也是县级市,也不是中等以上城市。那些行政上的优势也不是绝对优势。”
刘也给出了新野方的理由。襄阳东至南阳的路线定下来以后,从空间位置上看,新野恰好处在直线上;而经邓州,这条铁路线还要“绕个弯儿”。“走直线,可以节约工程成本,少占用土地,少涉及征地拆迁。”刘玉生说。
一种“被盗抢”的心理已经在邓州官场部分蔓延。有邓州官员说,“感觉怀胎十月,等孩子要生了,又有人要抢走”。
按照闫庆吉的说法,邓州从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出台后就开始谋划郑万铁路的事情。相对而言,新野是后入场的竞争者,近一两年才开始觊觎这块早就被邓州盯上的“蛋糕”。
闫庆吉的手指在规划图中连接十堰至南阳的一条虚线上划过,“国家把这条线画出来,那我们要主动些了”。他提到,铁路规划出台不久,不仅是邓州,沿线的巫山、巫溪、十堰等地也开始“跑”这条铁路,“去中铁二院(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中铁四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铁道部汇报情况”。当时,作为库区县市,邓州和巫山、十堰两地“抱团争取”。
一个细节令闫庆吉记忆犹新。他回忆,“2009年,我们三地在中铁二院汇报完情况后,大家感到很高兴,就拿出两瓶茅台酒。我们在酒瓶上签了三个地方的名字,封存在中铁二院,打算等这条铁路通了拿出来喝”。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