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蝇”也须用“打虎”之力===
防止“小苍蝇”变成“大老虎”
从“苍蝇”到“老虎”,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苍蝇腐败”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顽固性的特点,严重败坏着党的形象。只有从制度上严防,从内心上自省,从执行力上实行“零容忍”,用公信力筑牢公权力,才能防止“小苍蝇”变成“大老虎”,才能实现“苍蝇”和“老虎”一起打、一扫光的良好政治环境,才能培育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关键是抓监管
把“培养”小官大贪的“优质土壤”变成“盐碱地”,是纪检监察部门打苍蝇的杀手锏,同时也是群众监督必不可少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制度的学习和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制度执行者的日常监督和检查。要让权力这匹野马最终受到制度的约束,让每一位制度范畴内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制度的内容,明白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等,心中自觉拉起一道警戒线。
治理小官巨腐要双轮驱动
与监督联动的是惩治腐败,二者构成治理小官巨腐的双轮,缺一不可。惩治腐败不能搞一阵风,发现一个查一个,不手软、不容情,才可能真正对腐败者形成震慑。建立了这种常态化的监督与惩处机制,保持高压态势,小官巨腐现象才会减少,那些好干部也才能清廉干净地干事情。
“打老虎”在勇气,“拍苍蝇”在毅力
比较而言,“打老虎”社会影响大,遇到的阻力也较大,更需要硬碰硬、动真格的勇气。而“拍苍蝇”相对较容易,但以其量多面广问题杂,所以贵在坚持。从落实八项规定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一批“老虎”和大量“苍蝇”纷纷被绳之以法,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与百姓的期待还有距离。反腐倡廉,重在行动。只有“打老虎”“拍苍蝇”两手抓、两手硬,不断清除危害国计民生的各类蛀虫,才能持续净化政治肌体,提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遏制农村“小官巨腐”需出重拳
笔者以为,对村社组织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将农村的经济事务与行政事务分开,政经由不同机构管理,构建现代意义上的财产、债务管理模式,真正提高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唯有如此,才能从财源上扼住村落贪腐乱象的咽喉。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