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央巡视组通报了在北京发现的问题,北京被指各层级干部都存在腐败现象,国有企业、工程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部门和领域的腐败案件相对集中,乡村干部腐败问题凸显,“小官巨腐”问题严重,征地拆迁问题较多。
在中央下决心整治腐败的当前,几乎每周都能看到省部级官员这样的“老虎”落马,“老虎”落马老百姓固然拍手称快,然而,在基层,一些小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苍蝇式”腐败,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损坏老百姓的权益,造成了“小官巨腐”问题严重,就在中央眼皮子底下的北京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小官巨腐”产生的原因是权力的失控。小官能搞大腐败,源于其手中权力的“含金量”不小,决策程序不透明、不规范的问题非常突出。县处级、乡科级干部,在许多人眼里是个小官,但个别小官贪污受贿少则千万,多达数亿元,其贪腐之烈让人为之咋舌。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人信奉着这样的做官哲学,大小单位弄个“一把手”,这样可以自己说了算;或者到职能部门捞个肥差,即使升迁无望,也可锦衣玉食,风光无限。再加上一些人的胆大手黑,能量无穷,随便抓着个杠杆就想着撬动世界。实践一再证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管这种权力是大是小,职位是高是低。
对于很多小官的腐败违纪,老百姓都心知肚明,什么单位,哪个职位有“油水”,怎么弄钱,老百姓都能给你讲的头头是道。也有很多向上级反映问题,但更多时候是石头丢进河里,只是听了个响。由此可以看出小官员的权利不受制约,监督不到位,往往并不是制度的缺失,更多的是上级的纵容。权力再大的人,也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的事都自己搞定。所以,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要想掩盖腐败违纪问题,就一定要动用更多的关系,输送共同的利益。下级有好处拿觉得沾光开心,上级得到了利益便对腐败违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捂就捂。也就是说,任何一名官员,无论其职级大小,只要与人发生了腐败违纪,这腐败的背后就必定是一个窝案,会有一系列的人卷入其中。小官贪腐,大官分一杯,于是便有了“小官巨腐,大官不为”。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就在于权力的监督环节出现了问题,以至于即使是级别很小的公职人员,一旦手中有权,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为所欲为。而其一旦出事,对其进行纵容甚至与其同流合污的官员,尤其是上级官员又很难受到应有的惩罚,其结果就像易氧化的苹果一样,挖掉了一块,过不了多久还会再烂掉一块。在防治腐败体系建设中,官德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如何分制权力、规范权力;如何加强基层民主,让监督无处不在;如何防止官官相护,无处投诉,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底层智慧。将官员的权力暴晒在阳光之下,运行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使官员不敢专权、不敢弄权、不敢乱权。使小官不敢贪腐,大官不敢不为。
(来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