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正文

习奥瀛台夜话【2】

2014年11月14日14:59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2)打不打领带,那么要紧吗?

当然!

奥巴马是国事访问,按惯例在大会堂见面。可是,专门挤出一个晚上,两个人冒着寒风,边走边聊。场景影响话题,氛围影响心情,地点折射规格。外交里面的讲究,可是多着呢!

对于这样的会晤,习大大是这样评价的:

现在奥巴马总统和我,一个是美国总统,一个是中国国家主席,我们去年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今天又在瀛台夜话。一方面,我们之间比以前有更多共识。另一方面,我们之间虽然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可以在一起讨论,并且可以做到和而不同。这恰恰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要素的体现。这就是,双方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管控好分歧,做到不冲突、不对抗,实现合作共赢。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我们能够继续营造类似的环境,进行更多这样的会晤。

(3)能来这个地方散步,奥先生自己估计也没想到。

在西方眼中,中南海是神秘的地方。他看着哪都新鲜。散步的时候,他问习大大在哪里办公?习大大指着身后:在那里办公。

奥先生实在地接话说:我也在白宫散步,但是没有瀛台这么大圈。

说到这,想起一个插曲。奥先生的官方摄影师皮特,跟了美国好几任总统了。聊起天来,他说从来没想到会走到中南海这么核心的地方。天很凉,他冻得一直抽鼻涕,就是舍不得到屋里去。

夜游期间,有几个镜头特别美。

一个是会见前,两人在涵元殿前合影。皓月当空,涵元殿在皎洁的月光下愈发辉煌、尊贵。奥先生触景生情,他问在场的美国记者,对瀛台感觉如何?记者们大声说:特别美!

另一个镜头是,宴会前,习大大打开香扆殿窗户,向奥先生介绍窗外中南海景色。凭栏远眺,奥先生想什么呢?泱泱中华,浩浩历史,是不是很能拨动心弦?

宴会后,他俩又步行来到迎薰亭茶叙。途中,路过有2亿年历史的树化玉化石,让奥先生啧啧赞叹了一番。

到了晚上11点,夜色深沉时,他俩才走出迎薰亭。

不知什么时候起风了。初冬的夜风,寒意逼人。中南海水波荡漾,岸边柳条在风中飞舞。风吹起了习大大和奥先生的大衣衣角。

这时候,有位工作人员上前,不失时机地推销电瓶车(其实人家是真心关心两位元首,怕他们着凉)。

没想到,他俩异口同声地说:不需要乘车!

就这样,他们扣紧衣领,边走边聊,一口气走到了瀛台桥北。

太晚了,总不能秉烛彻夜长谈吧?明天一早还得见面呢!

两国元首握手话别。

奥先生用了非常动情的一句话概括:今晚,我这辈子最全面、深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执政理念以及您的思想。

奥先生上了车,他俩隔着车窗挥手告别。习大大在风中站着,目送奥先生缓缓离开。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白宇、常雪梅)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