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退伍老兵改姓换名替烈士战友尽孝46年 送走烈士3位亲人【2】

2014年11月08日12:38    来源:中国江西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退伍老兵改姓换名替烈士战友尽孝46年 送走烈士3位亲人

退伍后 来江西吉安替战友尽孝

蒋妈妈离开部队回家时,部队领导要求他每个月以“蒋新东”的名字,代表部队给蒋妈妈写一封慰问信,而每次他都能收到蒋妈妈的回信。一直到1967年,他接连有3个月没有接到蒋妈妈的回信,于是向军领导作了汇报。1967年9月底,部队批准他前去江西吉安县永和公社第二生产队探望蒋妈妈。

蒋新东说,来到烈士家后,他看到蒋妈妈身体很好,烈士家中还有一个大哥,但老人还是孤身一人生活。看到“干儿子”到来,老人十分高兴。之后,他与老人朝夕相处了半个月时间,悉心照顾着老人。

临走前,他告诉老人,他可能第二年就会退伍回家,但还会一直给老人写信。如果能留在部队,他就会每个月写一封信,每一年会来看望老人一次。蒋妈妈当时就说,即使退伍了也要他到她身边来,她要天天看到他。

1968年3月,蒋新东从部队退伍回到福建长汀老家,那年他24岁。蒋新东告诉记者,退伍前,他告诉了长汀父亲所在单位的地址给蒋妈妈,以便今后联系。他退伍回到长汀后,在县城刚办完了相关手续,就接到了蒋妈妈的一封电报,内容只有两个字“速来”。第二天,他只背了一个背包,搭乘一辆征兵的顺风车就来到吉安县。但蒋妈妈一见到他就不再让他走了,要将他留在自己的身边。但在当时,他要留在当地又不能办理接收证。

直到1968年底,新任永和公社的领导彭秀山才拍板为其办理了接收证并在当地落了户,与曾喜秀老人住在一起。曾喜秀曾担心留他不住,为了“拴住”干儿子的心,就到处张罗为他找对象成家,最后,老人将自己的一个外孙女嫁给了蒋新东。

生活中 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事业

蒋新东出生在福建长汀一个干部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来到江西为牺牲的战友尽孝,在家中只得到了父亲的支持,母亲和姐姐坚决反对,阻止他前来,但最后他还是毅然决定前来,替烈士照顾母亲。

蒋新东说,他对永和的人民感情很深厚。刚来永和时,很多人前来看望这个部队来的“干儿子”,后来大家都对他关怀备至,与大哥和邻居也亲如一家人。刚开始,他没有落户也无固定职业,永和小学的一名老师便让他去代课。此外,他还做过木排工等职业。 蒋妈妈生前一直抽烟,尽管当时工资很低,但蒋新东还是挤出钱定时给老人买香烟。平时只要一回到家里,就陪在老人身边照顾。1970年他正式转正参加工作,后来担任了公社副书记等职,2003年底退休。

蒋新东告诉记者,他最遗憾的是错过了为曾喜秀老人送终。1981年,老人去世时,他在福建老家奔丧,因为他的父亲去世了。没想到奔丧期内蒋妈妈也去世了,终年81岁。早在1972年,蒋新茍烈士的大哥去世时,是他购买棺木亲自送葬的,以后大嫂去世也都是他一手操办。

蒋新东爱人罗金凤告诉记者,丈夫在来到吉安县的46年里,是在为两个家庭尽孝。因她是家中的独生女,一直与寡居的父亲相依为命,在他父亲生病期间,蒋新东一直陪伴岳父照顾其生活起居,直到老人去世。

吉安县文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水根告诉记者,他在当兵的时候,就听说过蒋新茍烈士与蒋新东之间的感人故事。蒋新东非常乐于助人,也支持社区工作,尤其热心公益事业,不计报酬为居民做好事,保持着一个老党员、老军人的本色。2007年,老人为吉安县将军公园建设捐款1046元。汶川发生地震后,他全家交特殊党费和捐款3000余元。

蒋新东说,选择离开家乡来到吉安县为烈士母亲尽孝,他至今不后悔,因为这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一段缘分。

■信息日报记者彭晓华 文/图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覃博雅、宋煦冬)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