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之一:

全球城市论坛探讨未来30年上海发展

2014年10月31日20:0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上海10月31日电 (记者孙小静)伴随首个“世界城市日”活动在沪启动,以“上海2050——崛起中的全球城市”为主题的首届全球城市论坛今天下午举行。该论坛是首届“世界城市日”纪念活动六大系列论坛之一, 也是契合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的全球性峰会,旨在邀请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建设更美好的城市,让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更好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深入演进带来的历史性变革。

全球城市论坛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共同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上海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屠光绍,世界银行官员和专家,国内外特邀嘉宾,“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公众咨询委员会委员等300多人出席了会议。

作为首届全球城市论坛的主办方,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此前已经启动了“面向未来30年的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广泛动员了国内外专家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邀请了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在内的70多个研究团队,分别从全球视野、国家战略、专业领域等不同角度对上海2050年的目标任务进行系统研究和专题研究。此次国际论坛作为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面向未来30年的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重要交流活动之一,旨在围绕未来30年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进一步荟萃世界顶级专家和知名学者在城市发展战略上的观点和思路,为做好“面向未来30年的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谋划上海发展美好蓝图奠定智慧成果基础。

此次论坛采取“总—分—总”的办会模式,分别设立午餐演讲会、主题报告会、平行分论坛和闭幕报告会。会上,专家们围绕未来30年的上海城市发展和建设,提出了许多颇具亮点的观点:

——上海要从系统、智慧、可持续和开放引领的视角来审视和制定上海的全球城市战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博士认为,未来上海城市功能转型,要顺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潮流,要遵循城市功能演变的客观规律,要依据上海城市禀赋的独特因素,树立系统的观点、智慧的观点、可持续的观点和开放引领的观点,依托长三角区域,建设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共生的世界性全球城市。从系统的视角来看,在物质层面,上海应该具有全球资源配置管理协调功能的控制节点、高端资本、商品、信息和人流的流量枢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原创中心、研发总部、智造高地等引领功能,在现代文明层面,上海应当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互建的中心、全球创新思想的汇聚高地、现代社会治理的全球典范。从智慧的视角看,新一轮技术革命必将作用于人与人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未来上海要建设的全球城市,必然是智慧的、智能的全球城市。从可持续的视角看,上海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走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上海要建设的全球城市,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城市,成为人居之城,绿色、低碳、生态之城。从开放引领的视角看,未来上海要建设全球城市,将与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一起,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在中国崛起中引领着发展中国家城市的转型发展。

——上海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走向全球文明城市有三个时间节点。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教授认为,上海作为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综合性世博会的主办城市,其到2050年的终极目标可称为“全球文明城市”,这个文明应当至少包含融汇全球各种文明,并承载新的“生态文明”、“信息文明”的内涵,并强调中华文明意义上的全球性贡献。从此岸到彼岸的路线图有三个重要时间节点:一是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为此上海需要在城市形态进行再造;二是到2030年,上海要建成“世界最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登顶。三是到2040年,上海要建成全球城市,特别强调“东方文明”与“西方文化”的沟通、交流,为2050“全球文明城市”真正融合各种文明智慧,并推动孕育发扬新的城市智慧提供至为关键的支撑。

——上海未来三十年迈向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取向要基于内在的战略驱动力。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认为,上海未来三十年迈向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取向不是我们主观愿望所使——“我们想怎么做”、“我们希望怎么样”,而要基于内在的战略驱动力。随着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全球城市的世界体系空间表达和作用更加显著,全球城市种类更加多样性。而伴随世界重心东移,亚洲地区的新兴全球城市将在世界体系中发挥更大的节点作用。而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将融入全球城市网络,形成若干全球城市区域。上海具有全球城市的内在基因,代表和体现国家战略,将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一个世界级、综合性的代表新时代文明全球城市,其具体的目标取向是:以中枢功能为核心,集多元门户通道、广泛多样平台为一体,基于全球网络广泛交流联系,具有全球资源配置战略性地位,全球科技、文化交融和群英荟萃强大吸引力,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协调重大影响力,人类文明高度引领与广泛传播力的全球城市。

联系本文记者

孙小静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崔东)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