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国家行政学院专家谈四中全会

良法和善治将开创国家治理的新风尚

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副主任 陈炳才

2014年10月24日01:17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中国共产党的决议中,将良法和善治写进决议具有开创意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风尚。

法有善法和恶法,善法和恶法的区别在于制定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为了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为了皇权家族政权的巩固,往往不顾百姓利益和诉求,制定一些严刑酷法,一人犯法,家人同罪,乃至村民连坐,有些甚至九族遭殃。但这些严刑酷法并没有保障封建王朝的稳定,一个王朝建立70-80年以来就开始出现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以民为本,没有以民为本,政权的一切就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民不固,则邦不稳。

良法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反映人民群众的时代心声和愿望,以人民意志和人民的拥护为准绳。良法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富强,人民的幸福和安康。四中全会公报指出,立法“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这就为善法和良治指明了方向。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希望实现和得到的,法治建设贯彻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良法和善治需要好的制度设计。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表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实现政治清明。这也是告示民众,中国共产党推进良法和善治的坚定决心。

对于公平正义的实现,公报也描述了具体实现路径:

一是在立法环节。实行民主立法,社会各方有序参与。在重点领域加快完善权利、机会、规则等公平的法律制度建设,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

二是在司法环节,要求完善管理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规范行为,加强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在行政执法体制环节。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减少自由裁量权。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四是对权力者和权力部门的权力运用提出了有效的制度约束机制。即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内部审查机制和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把法治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五是对监督环节提出要求。要求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在党内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这些环节的法治制度机制完善,将使公平正义得到具体的落实和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古人语说: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相信良法和善治将开创中国法治的新时代。

分享到:
(责编:宋煦冬、段欣毅)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