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系列报道·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之二
游人在垫江县太平牡丹园游玩。
忠县派森百企业员工正在进行橙汁加工。
丰都虎威镇香岩村,技术人员安装沼气管道。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照片
今年年初,一家台资企业向地处渝东北的丰都伸出“橄榄枝”——计划在该县水天坪工业园区投资2亿元,建铝型材加工项目。但对这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丰都却拒绝了。
“以前,这样的项目,我们求之不得。但现在我们已意识到,只有坚持生态涵养发展,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防止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才能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舒心舒身、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丰都县委书记徐世国说,从前招商,可谓“饥不择食”;现在招商,是优中选优,项目的选定必须时时处处以生态为先,“考虑到铝锭融化所需的高烟囱及污水处理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我们拒绝了。”
向污染企业“亮红灯”的不仅仅是丰都。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渝东北地区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要求千方百计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这一决策,给渝东北地区描绘了一幅“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生态画卷,也使该地区11个区县的干部思想发生大转变,发展迎来新机遇,工作面临新挑战。
1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理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入地影响着政治生态,影响着各级干部的行政理念和决策过程
今年3月,忠县复兴镇东坪村九组滨江公园旁的水平工业园区,重庆星博化工有限公司的厂房里空无一人,只留下黢黑的外墙在一片如茵绿草中静默。
这家碳黑生产企业,最高峰时,曾有职工600多人,年销售收入2.4亿元、纳税上千万元。
如今,这家企业已全面停产整顿。“尘污染极为严重,必须关停。”水平工业园区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企业正在酝酿技术改革,力图通过精细化工升级,寻找新的出路。
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着力在“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上下功夫,通过调整发展路径、转变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加强生态涵养与保护,在生态涵养与保护中加快发展,今年以来,在渝东北11个区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万州,年初确定工作目标,除GDP增速之外,还新增了生态考核项目;
巫山,大型污染企业已全部关停,仅大型水泥厂就关了5个;
巫溪,过去工业以煤炭、水泥和建材为主,现在正着力发展生物制药、食品轻纺、环保建材和清洁能源;
丰都,专门出台了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并将原来工业园区的规划面积由40平方公里压缩为10平方公里;
云阳,提出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需要完成的33项指标中,22个都与生态文明建设、环保相关;
梁平,将地区生产总值5年预期年均增速目标由16%以上调为13.5%左右,突出点上开发,突出特色化和差异化,实现更加绿色、更高质量的增长;
城口,出台了乡镇(街道)综合目标考核细则,降低了经济增长贡献度考核和指标权重,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旅游和扶贫工作的考核权重,以此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
开县,建立健全了县环委会例会制度,所有项目落地前,环保部门都会提前介入和参与综合决策。他们还在全县40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环境保护所(或市政环保所);
……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理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深入地进入政治层面、综合决策层面,影响着一个地区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颇为感慨。
7月21日,市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五大功能区域经济运行情况显示——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能耗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此外,上半年该区域的招商引资主要布局在农业、电力开发和旅游业。
“与其说生态涵养发展区带来的是转变发展观念与传统增长模式的阵痛,不如说是一次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能否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则是一个考量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能力的关键。”巫山县委书记何平说。
2 “绿色发展”的理念,正汇聚起强大的社会力量、转变成一个个科学发展的措施,对渝东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
4月,云阳县盘龙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
这个位于长江边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1300吨,承担着盘龙街道1.2万余人的生活污水处理任务。
浑浊、发黑、发臭的污水,经由管网从街道的四面八方汇聚到污水处理厂的蓄水池里,经过沉淀、爆氧等多道工序后,流入一个种植着各种水生植物的人工生态湿地。在这里,美人蕉、大聚藻等湿地植物对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氨氮等进行吸附、过滤和去除,使污水得到净化,不仅可以直接排入河中,还可用于农业生产灌溉。
类似的污水处理厂,云阳已经建成了17个,后续还将建设25个,总投入将超过3亿元。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面积3.39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1.14%。这里,山高坡陡,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生态破坏严重,如何才能保护好库区的青山绿水?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已开始成为渝东北各区县的共识。
奉节,目前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8座,后续还将建设22座,规划总投资超过10亿元;
巫溪,已经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0座,在2014年还将完成菱角、胜利、峰灵、白鹿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丰都,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2座,在建及后续规划建设的还有18座,总投资超过3亿元。
其实,不仅仅是污水处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以来,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各区县,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库周绿化、库岸整治、石漠化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地质灾害防治等措施,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科学治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期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巫山县巫峡镇桂花村曾长期受石漠化影响,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通过科学栽种生态和经济树种,生态植被得以恢复,昔日的荒山荒坡披上了绿衣。
目前,城口县和巫溪县的森林覆盖率均超过了60%,在全市各区县中名列前茅。
云阳县对境内“一江四河”因三峡蓄水产生的消落带进行集中治理,禁止在消落带实施开发行为,成效初显。
巫溪县通过进行“一池三改”工程,完成了4000户农家的化粪池改造,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家庭卫生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凝聚成如此广泛的社会共识,汇聚起如此强大的力量,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忠县县委书记刘贵忠说。
这种巨大的推动力,还体现在渝东北地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上。
设立于万州区人民法院的环保法庭,自2012年1月1日正式受理以来,共受理万州、忠县、梁平、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城口县各类环境案件近300件。其中,仅去年9月至今年9月,就受理了239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