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变化带来甜头,它有力地证明:良好的生态,正是渝东北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路走对了,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
10年前,刘为民卖掉了开县旧县城的房子,举家迁入重庆主城区,“为了孩子读书,也因为当时这里煤矿太多,环境太差。”当时,刘为民卖出的房子,每平方米卖价不过几百元。
10年后,刘为民却花费每平方米1.2万元,在开县汉丰湖畔买了一套商品房,又举家迁了回来。他说:“现在这里的环境好,贵点就贵点,值!”
而今,在渝东北11个区县,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意识到,良好的生态与气候资源,正是渝东北最宝贵的资源、最大的财富。“绿色发展观”的理念,已开始深入他们脑海。
《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生态产品”的概念。“生态产品概念的提出,让我们意识到保护好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发展优势。”城口县委书记裴智感受颇深。
位于大巴山腹地的城口“九山半水半分田”,过去一直将大山当作一种负担,认为是它从根本上导致了当地经济落后。但去年8月城口到万源的快速通道通车后,国庆节来城口的游客挤满了县城宾馆、乡镇的“森林人家”,找不到住宿的人只好搭起帐篷。
为啥大家都争着到城口?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城口的生态环境几乎未遭破坏,原始森林、高山草场、溪河、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丰富是重要原因。
旅游的火爆让城口意识到生态也有价值,绿水青山也可以转化成“金山银山”。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出台后,城口将生态涵养上升到全局战略,确立了“生态立县、涵养发展、整体转型、同步小康”的发展战略。
开县则通过在农村地区发展清洁能源,发现此举不仅可以保护渝东北地区的生态,而且还能赚钱。
记者在该县铁桥镇骏达肉牛养殖场看到,养殖场将每年产生的牛粪1000多吨进行干化、搅拌、发酵后,将干牛粪外销至达州用于蔬菜种植,分解后的沼液存于沼液池,产生的沼气不仅完全替代了养殖场的日常燃料,还供给了周边近10户农民使用,剩下的沼液被周边农户用于灌溉菜地,形成了很好的种养结合,既提供了清洁能源,又减少了养殖污染。
重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兴中在城口县河鱼乡进行了一个试点项目:农民利用政府提供的启动资金养殖家禽,在林下种植药材,家禽粪便用于给药材施肥,并养中峰采蜜,再对外销售蜂蜜,中峰采蜜的同时又为药材传播花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生态产业。参与试点项目的农民,户均年收入增长超过3万元。
“生态涵养抓得好,可能就有新机遇,就是环保产业,也能带来经济效益。”重庆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吉芳英说,“过去有一种说法:‘环保部门是踩刹车的’。其实,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花钱,还可以赚钱。”
万州的第一家环保企业成立于2003年,那时,该区卫生部门为解决棘手的医疗废物污染问题,兴建了一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2011年,该区为解决废旧家电的处置问题,又引进了一家名为“中加环保”的电子废物拆解公司。此外,该区为解决工业配套及工业废物循环利用问题,还相继引进了为光伏企业大全集团配套的索科斯有限公司等配套企业,其经营主业就是将收购来的废旧易拉罐熔炼成铝锭,供大全集团作硅锭生产原料。
这些环保企业不仅为万州治理环境污染作出重大贡献,经济效益也较为可观。该区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目前的医疗废物处置范围已覆盖到万州、云阳、忠县、巫山、巫溪、奉节、城口等“一区六县”,年营业收入300多万元。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寄托着人民群众如此之多的期待,承载着整个社会如此之多的憧憬,人们不仅憧憬着拥有一个碧水青山的宜居家园,也憧憬着生态效益能转变为社会和经济效益。”奉节县委书记李光荣说。
本版稿件执笔:张红梅 陈维灯 周芹 吴刚 王翔
(来源:重庆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