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驰援 汛期调水有多难
烈日当头,在13级提水的最后一级——蔺家坝泵站,淮河水利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正在应急车上对取样水进行水质监测,结果显示达到了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标准的三类水质。应急车外,水文监测人员正利用走航式流速仪监测流量。
400多公里之外,在生态调水源头——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32台水泵机组满负荷运行,24小时不间断地抽取长江水北送。在调水沿线的宿迁闸、皂河站等各泵站,监测、检修、调度等人员24小时待命,全力以赴确保调水。
“这是首次在主汛期进行大规模调水,还是有风险的。逐级提上来的水,如果遇到当地下雨发洪水,既加剧防洪压力,也可能造成浪费。”江苏省防办常务副主任陆一忠指出,由于天热蒸发量大,调水效果难保证,多部门、多层级的统筹调度,也增加了调水的复杂性。
根据国家防总组织制定的南四湖生态应急调水方案,淮河防总负责统一调度入下级湖水量计量和水质监测;江苏省负责蔺家坝泵站以南的调水、输水和水质监测;山东省负责收水管水;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协助做好应急调水。
“回顾这次调水决策过程,前后不到一个星期,时间之短、决策之快,是我国处置生态危机事件中少有的。”徐英三说,这是一次团结治水应对生态危机的范例,接下来将抓好调水各环节,确保南四湖重现生机。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