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发之路:从龙头山镇到受灾村组
在菜市场物资转运点,记者遇到了44岁的李国友。李国友来自震中龙头山镇翠屏村。村里通往镇上的路7日晚才抢通一条便道,8日一早他就到龙头山镇的一个物资中转站领取了140顶帐篷,送往位于翠屏村村委会所在地的物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可以辐射周边6个村子。李国友是用自家的卡车来运送物资,自己存的120升油已经用尽,好在翠屏村还有一个老板给他免费加油,李国友就担任起了义务运送帐篷等救灾物资的工作。
由于交通问题,灾区的帐篷分发基本上有三条不同的路径。道路已经畅通的地方,拉帐篷的军车会直接驶入,就地分发安装;道路交通不畅的地方,大多采取灾民自发组织领取的方式;在一些灾民集中但交通又不便的地方,还会使用直升机投送的方式。
参与物资清点分发的鲁甸县检察院的张世颖告诉记者,5日起,成都军区陆航团开始用直升机向翠屏村空运帐篷。到8日中午,直升机一共空运来了126顶帐篷。
与翠屏村相比,路途更远的村组显然没有这么幸运。
下午3时左右,记者在菜市场物资转运点遇到了来自银屏村的张永斌。在银屏村村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包括张永斌在内的15个村里的青壮年来到这里领取救灾帐篷等救援物资。
“我们那儿离这里有15公里远,路没修通,车只能开到一半,剩下7公里还要再想办法。”张永斌说,到了路不通的地方,村里会有三轮车来,把帐篷一趟一趟拉回村里。
每顶救灾帐篷一般分为两个独立包装的部分,重量从16公斤到27公斤不等。银屏村一次领取了25顶帐篷。再加上领取的其他救灾物资,帐篷从分发点到边远地区灾民手中的最后一段路并不好走。
搭建之路:从村组到受灾家庭
根据目前灾区领取救灾物资的政策,帐篷之类的大宗救灾物资需要村组负责人集中领取再集中发放。帐篷运到村委会后,村主任会通知需要的灾民分户领取。
下午5时左右,记者来到龙头山镇龙泉村甘菜园子社,村民胡兴朝正在门前的空地上搭建帐篷,帐篷的搭建并不复杂,拆开包装后,胡兴朝在亲友的帮助下很快就把可供一家人使用的帐篷搭建完毕。当天上午,他是在接到村组干部的通知后,到该村物质集中分发点,用摩托车把帐篷运送到家里的。
在甘菜园子社几个灾民安置点,记者看到,不少村民已经把帐篷搭建好。当地村民孙龙虎说,他在7日晚上就已经领到帐篷,8日已经搭建好。记者在现场看见,孙龙虎家的帐篷内已经有两张用凳子垫起来的简易床铺。“之前都是用塑料薄膜搭建的简易安置场所,一下雨,里面全部湿透,没法睡。”孙龙虎说,领到帐篷,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在余震不断的灾区,帐篷目前仍是最实用、最安全的临时居所,千里之外运来的每顶帐篷,都会给灾区重新安放一个温暖的家。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