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故事 扩大共识
马利
欧盟有个官员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丝绸之路是一个备受呵护的孩子,很多母亲都想照顾她。”他道出了各国人民对丝绸之路的珍视。
“一片土地的历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历史。”丝绸之路经济带之所以引起热议和支持,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符合各国共同的利益。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的精神没有变。这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厦最后能建多高,关键在根基。沿途各国人民真心真意的支持,就是这座大厦最牢固的根基。
媒体是时代前进的瞭望哨,是沟通和拉近国与国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营造和谐氛围、着眼扩大共识,是媒体共同的责任。今天,我主要想在这里强调三点共识:
第一,丝绸之路是一条和平之路。丝绸之路是沿途各国人民共同走出来的。世界各族人民相互理解多一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识就多一分。几天前,在卡塔尔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为了实现这个“申遗梦”,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一起,准备了长达26年的时间。没有牢固的友谊,没有充分的信任,这26年是不可能坚守的。
第二,复兴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们共同的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各国利益的共享带。今天,人流、物流、信息流、货币流,给各国经济注入活力。有数据显示,中国同俄罗斯等5国之间的贸易额,10年增加近10倍。中亚人常用“赛马的速度”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相信这也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速度。
第三,复兴丝绸之路,需要沿途各国一起创新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开放的,不搞封闭,不搞排外,有意愿的国家都可以加入合作。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流通。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可以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货币流通、贸易投资,是产业合作,也是人文交流。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提出以来,人民日报社高度重视,发表了一大批报道和评论。我做了一个简要统计,报道和评论有287篇,“钟声”超过15篇。我们还邀请国外政要、学者都来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论谈。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报道上,我们计划“中外联姻”,组成联合采访团,共同采访、共同报道、共同推广,在国内国际让我们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走起来、热起来。当然,也欢迎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参与,欢迎各国媒体参与,让我们的合作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和平之锚、繁荣之桨、幸福之帆。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