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记者刘枫报道)6月3日,新疆霍城县发出公告,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对长期不在岗的5名教师进行辞退。今年,伊犁州将“吃空饷”专项治理,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风肃纪工作之一,出重拳进行整治效果明显。截至目前,全州清理公职人员“吃空饷”892人。
2013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纠风办曝光了尼勒克县两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家属长期脱岗却领全额工资的问题,该事件引起了伊犁州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吃空饷”专项治理列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州纪委根据州委、政府的部署,会同州组织部、编办、人社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公职人员“吃公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今年1月起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按照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和检查处理三个步骤,进行整改和落实。
专项治理活动开展以来,伊犁州各级党政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对照“吃空饷”问题的各类情况对照自查,通过公开栏、会议通报、电子网络等方式予以公示,并公布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干部群众和社会监督。
经过自检自查,共发现列入专项治理十项内容的“吃空饷”问题人员共892人,其中州直机关57人,直属县市835人。分析“吃空饷”人员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长期不在岗领取工资;二是长期借调、调任不办理手续;三是非组织和人社部门批准,自行批准内退及改任非领导职务后不正常上班等问题。
在整治清理工作中,尼勒克县严肃处理县二中两名教师“吃空饷”问题,核查清楚后分别对7名相关责任人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追缴84名“吃空饷”人员多领取的工资40.68万元。昭苏县分八个组对全县70个单位公职人员“吃空饷”情况进行了核查,共清理出不在编岗位人员275人,应追缴多领取工资316万元。霍城县对涉及“吃空饷”问题的17个单位和部门进行通报,督促尽快整改。
州纪检委副书记邹令春告诉记者:“通过专项整治,各类公职人员‘吃空饷’现象得到了有效的纠正。各县市、各单位进一步规范了人事和编制管理,维护了人事工作的正常秩序和权威性、严肃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调动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