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潘跃)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22日表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将于今年7月1日开始,到2018年6月30日结束,为期4年,分三个阶段实施。此次普查以县级为单位进行,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据了解,1979年至1986年,我国组织了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近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地名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每年有2万个新地名产生。地名数据不新、不全、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迫切需要开展全国地名普查。同时,各种地名乱象丛生,也需要借助普查进行规范,进一步提高地名管理水平。
宫蒲光介绍,今年年底前为普查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明年至2017年的6月30日是普查验收阶段,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的6月30日是成果上报和开发应用阶段,普查标准时间节点为今年的12月31日。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二是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三是设置地名标志;四是建好地名普查档案;五是建立地名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加强普查成果转化运用。
链接
我国地名存在“ 大、洋、古、怪、重”等乱象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地名管理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一些乱象,主要表现为‘大、洋、古、怪、重’。”宫蒲光说。
宫蒲光介绍说,“大”,地名动不动就是“广场”、动不动就是“商城”,其实广场不广也无场,商城就是一个小小铺面。再一个“洋”,一些地方热衷于改老地名,喜欢起一些洋气点的地名,这些名字割断了地名文脉,不利于传承我们民族文化。我国《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的地名,传承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制,城市建设需要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但必须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宫蒲光还表示,一些地名喜欢仿古,好像越古越有文化。有些地名则很古怪,但确确实实存在。“比如,土桥和八公里路两个合并后,叫‘土八路’”。重名方面,很多城市都有这种现象,比如新村路,在北京就有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