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昌宁“6995”接通山乡服务最后一公里

手机“变身”小喇叭(改革就在咱身边)

2014年04月25日04: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手机“变身”小喇叭(改革就在咱身边)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总目标和各项任务。今年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三中全会精神如何在基层落地生根?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惠及民生?百姓对改革有哪些期盼?

  本报今起开设“改革就在咱身边”栏目,从百姓视角,用群众语言,说改革看变化,介绍各地各部门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和鲜活事例。今天推出第一篇,看看云南昌宁是如何解决山区群众最后一公里服务的。

  本报昆明4月24日电 (记者张帆、徐元锋)山区农民吴付正从去年8月起多了个习惯:手机24小时开机。为啥?他解释:“说不定谁家啥时候拨6995!”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耈街乡的澜沧江边,吴付正的家像挂在山坡上。去年8月12日,连续几天阴雨后又降下暴雨,晚上刚上床躺下的吴付正觉得不对劲,爬起来打着手电一看,老天!房子地基塌下去不少,山上再来股大水,就能把家冲到江里喂鱼。“我家要滑坡了,大家来帮忙呀!”他掏出手机拨通“6995”呼救。十分钟左右十多个乡亲就赶到了,排水、防渗、支木头,一场灾难化险为夷。

  4月10日,记者来到吴付正修葺一新的家,不一会他推门回来了,满脸淌汗搓着手说:“烟苗要移栽了,小组长通知加快田间进度!”“咦,这还真快。”乡党委书记马邹接过话茬:“我上午才打‘6995’布置,你们就忙开了!”

  马邹介绍,耈街乡山大谷深,“望山跑死马”。以前乡里安排个事,层层落实到田间地头,也快“跑冒滴漏”完了。如今用“6995”加上分级网格化管理,一传十十传百,分分钟搞定!新厂村党总支书记左玉春也感同身受:开会少了,电话费少了,办事效率却提高了。

  “6995”的创意来自基层。“远在深山无人帮”,让滇西大山褶皱里的村村寨寨吃尽苦头:“害急症,救护车来了早丧命!”去年6月,县政法委书记杨开东到新厂村调研,左玉春一句话让他豁然开朗——“以前村里应急靠喇叭,要是手机能像大喇叭就好了!”县委常委会就此讨论决定:说干就干,请移动公司开发相应技术。

  县移动公司总经理李久红告诉记者,这个技术不难,只要把临近的农户手机号编成一组,一个短号码呼叫就解决了。“6995”谐音是“来救救我”,简单好记;群众大都用上了手机,带在身上随时打;加入“6995”不额外收费,比一个个打电话还省钱!县里还把农村派出所民警和治安联防员编入群组,保证“6995”安全、有效。

  自去年9月30日“6995”在昌宁农村全覆盖以来,至今共呼叫3万多次,用于生产互助占了近99%,用于报警、防火防汛应急抢险、急重病人救治等也有三四百次。左玉春笑着说:“农民不用‘6995’,就落伍了!”

  “6995”让政府省心、农民开心,企业也不吃亏。移动公司的人说,“6995”让我们在农村扎下了根,为产品推广、专线拓展等业务带来机遇。村干部们透露:其他通讯运营商对此“压力山大”,主动找上门来服务。

  “6995”是个新生事物,要完善的地方还不少。左玉春渴望能“脚踏三只船”:在“乡群”里是组员,在“村群”里是组长,在“邻里群”里争当组长。他说:“没有三重身份,一拨‘6995’就‘串群’了。”吴付正则希望“6995”上能群发短信——“比如家里来个贼,不能打电话是吧?”

  【记者感言】在昌宁县山区采访,1/3时间工作,2/3时间在路上。夜幕降临,看着大山里星星点点的灯光,不禁感慨:公共服务在这里“远水不解近渴”,把“生产互助、农户互帮和警民互动”结合起来,“6995”抓到了点子上!

  杨开东说得好,农村的改革创新办法要推得开,一要简单,复杂了农民记不住;二要便捷,帮忙不能添乱;三要实惠,能不花钱更好。因此,利用好信息化技术、政企合作优势互补很重要,“6995”就是多方合作共赢的结晶。

(责编:潘旭海、王吉全)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