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芦山 载着新希望起步

王明峰

2014年04月21日03: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芦山 载着新希望起步

  芦山新县城全景。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本报成都4月20日电 (记者王明峰)四川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新村傍着351国道,往日的废墟上逐渐有了新的风景——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田园桑竹,田野间阡陌交通,新村中小楼林立,红瓦黄墙让人赏心悦目,墙上“芦山花灯”年画飘逸灵动。

  “好多人以为是新开发的别墅区,得知是灾后重建的村民聚居点都很惊讶。”随一期88户搬入新居的任学群经营着小卖部,自豪地说,“三网入户,我们也过上城里人生活了!”

  一些曾经“站立的废墟”已变成现代化小区,人们陆续迁入新居。

  新房建起来,产业做起来,生活美起来,“4·20”芦山地震过去一周年之际,灾区面貌焕然一新,新希望在升腾。

  去年7月,国务院下发《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7月20日,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部署,正式全面启动灾后恢复重建。一批批重建项目投入使用,既为灾区群众就业增收致富提供支撑,又为灾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芦山县产业集中区已签约入驻企业11户,开工建设8户;依托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灾区“飞地”产业园区,目前已有10个企业项目入园建设;灾区正在打造大熊猫文化、茶文化和山地生态旅游产品和品牌,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产业重建强力推进,为解决灾区群众长远生计奠定基础。

  把握民生优先、科学重建主线,四川认真贯彻重建总体规划,目前纳入重建规划项目累计开工达2303个,开工率83.3%,基本实现重建总体规划项目全面开工的预期目标。

  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序,灾后恢复重建务实高效。既对城乡住房重建、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地质灾害治理等紧迫急需的工作加快推进,又统筹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重建和其他重建项目。从群众意愿和灾区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各重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标准,不摆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同时注重科学规划设计,确保质量安全。

  全覆盖监督,全过程监督,加强重建项目和资金监管,四川省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体系。截至目前,累计派出近百个审计组、300多名审计人员对重建项目资金进行跟踪全程审计,未发现项目资金大的违规违纪问题。

  (相关报道见第二版)

分享到:
(责编:耿聪、潘旭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