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计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9日公布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推动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缓解群众看病难的矛盾。
根据三部门公布的《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各省(区、市)今年6月底前向社会发布本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名录,名录之外的所有医疗机构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其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非公立医疗机构可结合自身特点,向社会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服务。
这份文件明确,凡是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各地应将其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的定点服务范围,并执行与公立医院相同的报销支付政策。
三部门要求,各地价格、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职责加强对医疗机构价格行为的监督,严禁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浙江省卫计委和物价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浙江省最迟将在6月底向社会发布省内公立医疗机构名录,名录之外的所有医疗机构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它们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新闻深读
萧山医院院长商炜炜:不会提价
新举措能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缓解“看病难”?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还有多少障碍?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相关民营医院。
1:1与9:1失衡
折射多少医疗痛处?
公立医院在品牌、实力和市场份额上占据绝对优势,占有90%的市场份额:去年前10个月,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总数之比为13440:10877,大约1:1,但全国公立医院总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数与民营医院相比均为9:1。
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表示,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我国民营医院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扶持,在技术实力和政策支持上和公立医院待遇悬殊,多数民营医院只能在公立医院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民营医院对新政策
有何期待?
“这是2009年启动新医改以来破除以药养医体制最为有力的政策,对公立医院改革和社会资本办医具有实质性推进作用,为医改趟过深水区提供了多层次的推力。”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朱恒鹏如是说。
“放开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对民营医院发展肯定有好处。如果价格不放开,一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等业务就没法做。”拥有四川省最大民营医院——成都市西区医院的郝士权说。
“我们欢迎这些好政策,期待尽快让我们纳入医保报销定点医院。”首都第一家大陆与台资合办的民营医院——北京宝岛妇产医院董事长杨文秀说。
“放开价格”后
民营医院会涨价吗?
目前,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营利性机构的医疗服务已实行市场调节价,这次放开了非营利性的民营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
作为一家非营利性和事业编制的民营医院,浙江省萧山医院是政府和民资合办的一家综合性医院,日均门诊量达到5000人次。“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十分低廉的情况下,民营医院是不会提价的。否则,病人会用脚投票,到区内7家公立医院看病。”这家医院院长商炜炜表示。
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
还有多少障碍?
曾任多家公立和民营医疗投资与管理机构高管的张松伦表示,放开价格是否能顺利成功,还得取决于多重因素。在医疗主流福利化、上下游外部市场化的背景下,价格双轨制甚至多轨制如何和谐发展?医保、商业保险是否能公平做到选择性价比优的医疗产品?
在他看来,其他一些因素也至关重要:政府如何对医疗服务成本、价格进行评价、监测和引导?医改组合拳中的其他拳脚如何松绑?例如服务准入、行政区域规划、自由执业、医保定点、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科研立项等。据新华社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