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社区网格化如何实现将“千根线”织成“一张网”,网住城市管理关键要素——人、财、物?
上海浦东GPS定位管理对象
全方位监测不留白
本报记者 孙小静
3月31日上午8点多,上海浦东网格化综合管理监督员吴菊平巡查到川环南路200号附近,发现路口地上突然出现一大堆建筑垃圾。吴菊平拿出手机,拍照、录音口头说明、确定GPS定位,上传到“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8时13分,受理员收到报案,立刻补充描述,予以备案。受理值班长朱俊佳立案,转发派单部门;8时16分,单子派到川沙镇城管署。城管署立刻派人赶赴现场确认情况,并予以处置,再反馈到信息系统;15时49分,吴菊平获信后再次赶往现场,拍照发回,照片上显示道路一片整洁。所有工作完毕,结案。
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起始于2005年,主要解决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卫、街面秩序等城市管理问题。为了主动发现问题,浦东将整个城区以1万平方米左右为一单元进行划分,明确地域及管理责任。同时,建立一支近300人的专职监督员队伍,巡查各区域。
据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龚忠介绍,浦东新区网格化管理实行区和街镇“以块为主、条块联动”两级管理模式,全区36个街镇,目前已搭建了27个街镇级网格化平台,网络连通近百家处置单位。而这一切,均集中于统一的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
在新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数十台电脑同时运转。一边显示的是清晰的GPS定位,一边是完整的案件信息。“有了这个信息平台,网格化管理信息传递做到了快、准、全,不仅对问题做到应发现尽发现、应处置尽处置,还有助于后台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龚忠说,2013年全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监督员主动发现案件达22.74万余件,结案超过22.48万件,结案率达98.86%。环境热线被动发现9.1万余件,办结率99.48%。
下一步,浦东还将把网格化管理内容向食品药监、工商卫生、文化宣传等全领域拓展,并在管理区域上推动全区36个街镇全覆盖和向社区及农村地区延伸,在管理时间上按类别合理延伸和全时段覆盖。
天津汉江里社区按楼栋划分网格
服务城市独居老人
本报记者 靳博
位于天津市河西区东海路街的汉江里社区,下辖汉江里、九江里两个自然小区,其中最早的楼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住宅老化、居民老龄化一直是社区管理者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汉江里社区总人口535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396人。”社区主任王丽说,“实行网格化管理,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摸清老年居民的情况,为他们做好服务。”
“亏了小崔,要不然我这么大岁数触电了都没人管。”独自住在汉江里23栋的杨文莲老人年近八旬,患有心脏病,包片干部崔文英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杨奶奶的困境,隔三差五到她家中嘘寒问暖。去年,老人家的客厅屋顶有处漏水,下面正好是电闸。“都知道危险,可我这么大岁数又不敢碰有电的东西。”崔文英接到老人的电话第一时间前来查看情况,赶紧联系施工人员,消除了隐患。
按照“便于管理、界定清晰、任务适当、全面覆盖”的原则,汉江里社区114个楼栋被划分为8个片区,以网格的形式进行分片管理,居委会成员按片重新调整,划分到每个楼栋,建立了“社区党委—楼座长—楼栋长”三级管理的模式。“居委会与楼座长联系,楼座长与楼栋长联系,群众有问题可以向居委会、楼座长、楼栋长三级同时反映,每位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和患有重症的老人都有固定的联系党员,社区干部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王丽介绍汉江里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每天,包片干部都要和楼座长核实情况,特别是独居、空巢、低保等‘边缘’老人,楼栋长基本上每天都要查看一下他们的生活状况。”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居民需求,汉江里社区还请来一家从事养老服务的民办机构,为社区数百位老人提供家政、送餐、突发事件处理等多项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干部张梅说:“在提供送餐、家政等服务的同时,还会详细了解老人的精神和身体状况,防止急病、意外伤害等情况。”就在去年末,一位送餐员在为独居老人送餐时发现老人行动迟缓,有发病先兆,根据登记信息及时通知其子女。“一检查发现是脑血栓,幸亏送得及时,老人才没有生命危险。”
乌鲁木齐大湾管委会二维码管理出租屋
居民信息实时更新
本报记者 胡仁巴
新疆乌鲁木齐天山区大湾管委会三楼的维稳中心指挥室,有一个3×8米的大屏,大屏上下两排各有5台40英寸监控电视,大屏对面8×5米的电子沙盘上清晰地显示了辖区全貌、社区、重点部位、岗亭以及巡逻点位、巡逻路线等。
大湾管委会辖区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78%。整个辖区按“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特点被划分为38个大小不一的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小组长和若干网格员,每个网格员平均包户90户,要求做到每日入户。
“辖区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贫困群体多、居民自建房多、仓储库房多、小加工作坊点多,基础配套设施薄弱。因此,实现网格化覆盖,建设管理强、效率高的社区,能更好地访民情,解民忧。”大湾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张军介绍。
正在登记流动人口姓名、民族、住址等信息的社区工作人员杨雪说:“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自2012年4月试用以来,社区发案率大幅下降了。”大湾片区明华街社区书记周惠说,社区推行了出租房屋“二维码”管理。统一编制的“二维码”张贴于每间屋内,社区干部在日常入户过程中利用流动管理平台手机客户端扫描“二维码”,即可比对出租屋现住人员的信息,并对新增或搬离人员完成信息采集更新。
“为了完善网格化管理,重大节日时段的重要路段,管委会巡逻队还配合各岗亭实施巡逻任务,杜绝各类不确定因素出现,并做到了发生突发事件时‘两分钟内到达现场,快速妥善处置’的要求。”大湾片区维稳中心工作人员周斌介绍说。
“数字网格化城管如一个电子地图,城市的各部件都在监控之中,系统工作链一环扣一环,处理情况一目了然。”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值班长朱萍说,截至目前“数字城管”管理面积已增加到230平方公里,覆盖6个区48个街道、408个社区。
网格化不是政府独角戏(观察者说)
梁昌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近年来,各地方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值得鼓励和推广。
首先,社区网格化管理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它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体系,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既然是创新,就意味着要持续跟进解决新问题。比如,网格化管理改变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些“真空”现象,但由于网格化管理要求大量人力、物力下沉到基层,使得公共服务部门原来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需要进行重新调整。
但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是政府自编自演的“独角戏”,而是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其中。比如解决基层人手短缺等问题,就不能单纯靠“增机构、补编制”,而是必须按照“小政府、大社会”思路,简政放权,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安居乐业的各种需求。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9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