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去年四季度以来经济增长放缓态势,今年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继续承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回落,但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升,社会就业基本稳定,尚未触及产生较多失业问题的经济增长下限。这样的结果主要得益于我国服务业发挥了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
未来,应继续加快服务业发展,将其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努力发挥服务业吸纳社会就业主渠道的作用,以此为支撑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G DP的比例为46.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2.2个百分点,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当前我国服务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较强,主要表现在:
一是服务业吸收社会就业能力持续上升。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升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将成为吸收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远多于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也是第二产业的2倍到3倍。1991年至2012年期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上升了17.2个百分点,同期第二产业上升了8.9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为36.1%,分别高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2.5个和5.8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业稳增长作用增强。2012年,我国服务业拉动G D P增长3.4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G D P增长3.73个百分点,两者拉动作用的差距缩小至历史低点。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受经济刺激政策效应衰减和楼市调整因素影响,对G D P增长的拉动作用从2009年开始高位回落,由2009年拉动G D P增长1.1个百分点下降至2012年的0.62个百分点。预期未来我国服务业对G D P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继续增强。
三是服务业增长质量较高。目前,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有关企业为维持社会就业而低效运转。而建筑业发展要受到社会终端住房需求制约。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我国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涨幅再度趋缓,部分城市住房供过于求,调整可能性加大,影响到建筑业发展速度与质量。而服务业源自经济体内生发展需要和人口规模聚集自发增长的双轮驱动,因而增长质量较高,稳定性较强。即使过去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我国服务业仍保持了稳定向上的发展态势。1998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为26.7%,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为33.2%,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应该看到,我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金砖国家服务业比重都在60%左右,我国还不到50%。随着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换挡,在未来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确保就业人口稳定增长要远比单纯追求一个相对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具现实意义。因此,要将推进服务业稳健发展作为现阶段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加强政策与资金扶持,打破行业进入壁垒,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以进一步释放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在需求,将其真正打造成为稳增长和新型城镇化的强大支柱。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