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读者享受阅读时光
《神奇校车》的作者现场给孩子们的作品签名
第二书房采用开放式设计,色彩柔和,温暖明亮
第二书房馆长李岩
除了书还有很多
第二书房更像是一个青少童书博物馆,有的书会发光,有的书会发声,有的书还会动。许多国外原版绘本,一般都是在书店里塑封着、在一些图书馆里“谢绝外借”的,可是,在这里,书籍不分三六九等,只分“适合年龄段”,定位服务3-18岁的读者,觉得适合你的就可以借走。
“这些书花了我将近40万了。”李岩说,“也有一些书是出版社送的、居民捐的,但我收书也是有选择的,不符合条件的不收。”李岩坚持,虽然现在图书馆不赚钱,但也不能因此降低品质。
第二书房除提供图书外,还开展以家庭教育和儿童阅读为特色的读书会、讲座沙龙。著名儿童科普读物《神奇校车》系列的作者乔安娜·柯尔和布鲁斯·迪根曾来到这里和小读者见面。上个周末,听外教讲春天的故事、绘本美术公开课等活动,吸引了许多远的近的、大的小的爱书人来参加。
社区图书馆的样子
“一定地域的一定人群、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满足成员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各种生活服务设施。”李岩认为,这个概念和他成立第二书房的理念完全吻合。
然而,太多地方没有社区图书馆,或者有,但里面只有养生书和历史书,或者孩子放学了图书馆也关门了。李岩说:“好比下围棋,我先做活一块,再慢慢复制,在北京更多的地方,做更多的第二书房。”
许多人愿意一年花几万块给孩子报兴趣班,却不愿给孩子看更多的书。“成为第二书房的会员一个月只需一百多块,却能看这么多好书。你们不来读书,我都要急死了。”
一家三口和书
听到记者说“您家的女人比您厉害”,李岩哈哈地笑了。他说,“我现在的角色是为他们默默奉献,很重要也很值得。”
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爱书。女儿在小的时候,李岩带她出去玩,到了目的地以后,女儿会笑嘻嘻地跟他说,“爸爸我有个秘密。”随即手伸进外衣,从“肚子”里掏出一本书来。如今,当年调皮的小姑娘已经长大,在北大念大三,去年出版的《一认真你就赢了——北大师姐给中学生的青春私房话》广受欢迎。
而太太刘称莲去年出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成为了畅销书,在当当网的销售排行中连续数周位列前几名,并入围了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书目。同时太太被评为中国榜样家长,更是第二书房最受欢迎的讲座嘉宾之一。
在第二书房的留言簿上,一位家长这样写道:“有爱书的孩子,就有让我们放心的未来。”
支招阅读
阅读,家长应为孩子做些什么?
李岩认为,首先是环境,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阅读的氛围。整个社会需要读书的氛围,家庭同样需要。父母爱读书,对孩子就是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点,要有个书架。“有房有车没书架,这样的家庭现在真的不少。”李岩讲,书架也有讲究。供孩子读的书,一定要让孩子容易取。社会上的部分图书馆,这一点就做得不够人性化,明明是童书,却和大人的书一样陈列,孩子取不到,书就成了摆设。
第三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为孩子适时地提供好书。说到这一点,李岩最感到揪心,“很多家长到第二书房都很吃惊,说这里的书他们在外面怎么都没见过!”李岩很清楚,市场上的童书,太多的粗制滥造甚至瞎编乱造,家长害怕选错,更不知道选什么是正确的。“我愿意花钱给大家满世界淘好书,也愿意向大家推荐适合每个年龄阶段适合阅读的好书。但改变这种现状,还需要更多力量。药品可以打假,图书一样需要。”李岩说。
李岩,第二书房运营人。1966年生人,在山西干了六年工业基本建设后,辞职到了北京,做过IT、媒体,投资过现代农业。如此混搭跨界的他,从小做着拥有一家图书馆的梦。第二书房是他梦想的开端,那里雅致、温暖,富有吸引力。(记者 张玲)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