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末端神经。社区图书馆就是为社会施底肥,但目前普遍做得不好,所以我要做的是疯狂地追肥。”带记者参观第二书房,运营人李岩这么说道。
上周日,台湾儿童文学作家、台湾麦克公司总编辑余治莹,来到位于海淀清河橡树湾的第二书房,和众多1到4岁孩子家长一起,分享“从小培养终身受益的阅读力”。作为台湾全民阅读学会常务理事的余治莹,看到第二书房的藏书,依旧感到惊讶。但当她听说书房一年的租金加物业费二十多万时,则更加惊讶了。
运营成本确实高。而且,还没挣到钱。但李岩却告诉余治莹,他要开分店了,目前正在考察地点。
李岩,1966年生人,在山西干了六年工业基本建设后,辞职到了北京,做过IT、媒体,投资过现代农业。如此混搭跨界的他,从小做着拥有一家图书馆的梦,现在,他正在为他的第二个“第二书房”奔波。“孩子来社区图书馆,可以开眼界,更能以书会友,进行社区社交。阅读是孩子们应有的福利,我做社区图书馆就是要把这种福利落实到孩子的身上。”
第二书房更像是一个青少童书博物馆,有的书会发光,有的书会发声,有的书还会动。“我购书花了快40万了。很多家长到第二书房都很吃惊,说这里的书他们在外面怎么都没见过!”李岩表示,市场上的童书,太多的粗制滥造甚至瞎编乱造,家长害怕选错,更不知道选什么是正确的。“我愿意花钱给大家淘好书,但改变这种现状,还需要更多力量。药品可以打假,图书一样需要。我们整个社会迫切地需要恢复阅读生态,孩子们需要图书馆、需要好书,不能让孩子在阅读的黄金时期坏了胃口”。记者 张玲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