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4月3日电(记者段菁菁)在西湖高档会所集体关停后近三个月后,3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公布《西湖风景名胜区业态提升规划》,景区内30家高档经营场所将以这一规划为依据,分别制定转型方案。转型后,除百年老字号餐饮“天外天”以大众平价餐饮的方式转型,其余29家将不再设置餐饮。
“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曾经存在一些高端经营场所,使用了公共资源,却只为少部分人服务,这与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性是相违背的。因此,不仅要打破空间门槛、还要打破价格门槛,让公众有权利去享受公共资源。”负责制定规划的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宋峰说。
据了解,今年1月,受西湖景区管委会委托,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开始着手编制这一规划。2月初,宋峰带领研究团队多次蹲点西湖,对景区内的业态现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重点对30家关停场所进行全面评估。
宋峰介绍,规划明确提出了转型原则,强调应根据经营单位所用建筑的性质以及所处位置的性质,确定相应的类型管控和引导。
比如,规划指出,本身属文保单位的“抱青会馆”,应增强场所的公益性和文化性,设立相关文化展示,对外开放,允许开设配套与文化相关的零售;属公园范围内的“西湖会”,可设立大众消费的茶饮和零售,并结合相关文化展示和体验;属于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场所、非保护类别建筑的“江南会”,则可引入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或文化创意方面的行业,结合文化展示,全面向公众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杭州餐饮百年老字号“花中城天外天”可结合灵隐景区特色继续经营平价餐饮,其余29家明确要求不再设置以餐饮为主导的经营。
“西湖景区是全国第一个做业态规划的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西湖景区管委会书记刘颖告诉记者,西湖风景区业态、产权和经营主体丰富多样,规划公布后,各产权单位将根据规划中的“刚性规定”制定具体的转型方案。“转型成不成功只有两个标准,一是老百姓满不满意,二是景区资源是否真正做到全部向大众倾斜。”刘颖说。
刘颖表示,转型之后,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管控。“我们将从法规、规划、制度、机制等各层面进行监管,对经营场所加强日常巡查,确保队伍不减、力度不减,同时引入社会监督,确保景区业态的文化性、公益性。”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