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讯 (记者李薇帆)“你别着急,我立马给3-3的户主打电话。”3月18日,合川区合阳城街道较场坝社区网格员李安平接到石院街3号2-3户主打来的电话,原来该户主楼上的水管爆了,家里又没人,水已经淹到了楼下。
李安平立马从衣服包里掏出揉得有些破损的电话本,熟稔地找到了3-3户主的电话,通知其回家。接着,一路小跑往事发地点跑去,他说:“我会点水电,赶紧帮到起解决了。”
随着网格化管理的推进,“有困难,找网格员”逐渐成了合川居民们都知道的事。
较场坝社区是合川区最早试点网格化管理的社区。这里是合川区人口最密集的社区之一,管辖11个居民小组、近3万居民,其中流动人口多达1.8万人。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该社区探索社会网格化管理模式,把社区划分为12个网格,每个网格由6至15名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驻片民警、楼院长、协管员、志愿者等组成网格管理员。
“我们首先做到了普通住户、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基本信息全部入库。”较场坝社区党委书记杨云灿表示,社区实行“一个网格一本台账”,并制作了单元网格分布图,网格员将网格中每一幢楼绘成平面图,居民全部对应到每一层楼、每一间房。
记者看到,李安平巴掌大的电话本里就详细记录着他这个网格里270户居民的电话。
而卢中明作为社区第十网格的网格长,对自己的责任网格也是了如指掌:“我们网格一共有820户居民,83个经营门市,11名党员,小区A栋4-2上周又换租赁户了……”
在合川391个村(社区),共划分了这样的网格2600余个,这些网格整合党建、计生、民政、农业、社保、城建、警务等资源,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末梢延伸到了村落、院坝、小区、楼栋、居民户等最小管理单元。
60多岁的高婆婆,是较场坝社区的居民,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家里要换灯泡、修漏水水管时,她只要打“牌牌”上的电话,就会有人上门解决。高婆婆说的“牌牌”,就是较场坝社区网格服务公示牌。
记者在较场坝社区看到,每个小区、每栋楼院都醒目地挂着网格公示牌,上面清楚地写着各个网格员的联系电话。不仅如此,该社区还在网格化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便民服务队,这些队员的电话也全部公示出来。居民遇到什么困难或需要什么帮助,只要打公示牌上的电话求助,网格员会在15分钟内赶到现场。对居民的诉求,网格员能够办理的,30分钟内解决;不能处理的,及时向社区、街道反映,并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居民们的事,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街。”合川区组织部负责人表示,网格化管理形成了“村社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的管理服务格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共走访群众31万余户,排解信访矛盾6300余件次,办理民生实事1.1万余件,帮扶困难群众10.7万余人次。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