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身份登记” 或伤害民众自由感

2014年03月24日08:24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身份登记” 或伤害民众自由感

  雷辉

  从4月8日起,禅城区内水疗、沐足场所每天零时起,需登记场内人员身份信息,并录入与公安机关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禅城这一举措旨在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消除治安隐患,但经媒体报道后却引来争议。有观点认为,在需要登记身份信息后,许多人恐怕不会再去此类场所消费,经营者的生意也会受到直接冲击。

  去水疗、沐足场所消费是一件私事。长期以来,去这些场所,哪怕是半夜零时之后去,都是民众的一种自然权利。人们享受着这种固有的自由,而且也习惯于这种自由不被干涉。民众赋予政府以权力,也是为了保护这些基本自由,而不是轻易限制这些自由。对于坦坦荡荡、诚实守法的民众而言,对水疗、沐足场所并不害怕身份登记,然而身份登记的确容易给人带来被窥视的不安感觉。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民众应当享有更大的匿名做事而不被窥视的自由,而动辄要求身份登记则有可能伤害这种自由感。

  登记身份信息会引来质疑,说到底是对私域被打扰的不适与担忧。在宪法学的视野中,社会空间分为私域和公域,不受公权干预的领域就是私域。民众私人空间的大小是衡量特定时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拓展自由而不是限制自由。就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里程碑式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中所说:“发展可以看作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在森看来,工业化、技术进步、个人收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等只是一种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拓展人的自由。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一项政策直接影响政府形象,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应当慎之又慎。“沐足身份登记”引起争议,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大众保护隐私的心理有所冲突。佛山市有关部门强调,此举目前仅在禅城区试点,待时机成熟时再考虑全面推广,通过局部“试点”的方式推进一项决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决策风险,但这还不够,在决定实施“沐足身份登记”前,还应当进行“舆评”,试探一下舆论的“水温”,同时还可以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既可以消除治安隐患“办好事”,又让消费者、经营者乐于接受,从而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级政策分析师)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