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讯 (记者王翔)“快歇歇,干嘛回趟老家还这么忙活。”3月17日,沛锋刚刚回到潼南县龙形镇高桥村老家,板凳还没坐热乎,就要出门去走家串户。原来,作为潼南县政府办的一员党员干部,沛锋是干部回乡服务组的一员,他回到老家为的不是“省亲”,而是要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帮乡亲们多做点实事。
今年3月以来,潼南县本着“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带着亲情联系乡亲,带着责任服务群众”的理念,积极开展“干部回乡,服务暖乡”活动,该县政府办42名党员干部,按地域划分,每组3-4人,组建了12支干部回乡服务组,分两批深入11个镇街24个村,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
“干部下乡是平常事,我们组织干部回乡,为的是让党员干部能更好地服务家乡。”潼南县政府办一负责人说,回乡干部“人亲、路熟、家底清”,可以直接听到真实的社情民意,为父老乡亲办实事,更易调动积极性。同时,吃住在自己的老家里,也不会给组织和乡亲们添麻烦。而且回乡干部普遍在当地威信较高,组织发动群众会更有力。
“我们这次回乡,就是要帮助村里解决道路交通的问题。”沛锋说,每次回乡,他们都要集中蹲点调研不少于3天,入户走访不少于20户,要做的事可不少,包括听取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了解群众当下最急、最盼的事;为农户讲解惠农政策;尽自己所能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困难、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兴办产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建设家乡、回报家乡,争取上级相关政策、项目、资金支持等。
回乡服务结束后,服务小组都要写出精短的调研报告,汇总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对一些为当地群众承诺办理的实事,各服务小组也列表公示,接受乡亲们监督,办完后在干部职工大会上报告落实情况。
“修好高桥村的路就是我们小组对全体村民的承诺。”沛锋说,在了解了村里情况后,他们小组就积极向县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大力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目前已将高桥村1.75公里的土路变成了碎石路,下一步还将改成水泥路,彻底为该村1000余名乡亲解决出行难和物资运送难的困境。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