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欧时撰文谈中德关系:继往开来 再谱新篇【2】

2014年03月20日13:40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欧时撰文谈中德关系:继往开来 再谱新篇

  人文交流频繁密切国际合作协作增强

  国之交在民相亲。中德文化、教育和人员交流日益密切,是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去年,中国首次在德举办大规模的“文化年”活动,在德掀起“中国热”。今明两年,中德互在对方国家举办“语言年”活动,德国内掀起“汉语热”。目前,中国在德有3万多名留学生,德国在华有5400多名留学生。德国有14家孔子学院,300多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中德有69个省州市缔结友好关系,500多所高校保持合作关系。每周有60多个直航航班往返于两国之间,去年中德互访游客超过110万人次。我相信上述数字还会继续增加,中德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将不断增进。

  中德是各自地区和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在双边、地区和多边事务中肩负重要责任,面临共同挑战。两国合作的重要性超越双边范畴。过去一年,中德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组织和论坛及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致力于推动解决一系列重大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不仅推动了两国关系不断深化和扩大,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过去一年,中德合作硕果累累,我们备感欣慰;展望新的一年,两国关系前景广阔,我们充满信心。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全球化、多极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命运前所未有的紧密相连。欧洲一直是国际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德国是欧洲大国、欧盟核心国家,中德关系在中欧关系中发挥重要领跑作用。中德在应对全球性挑战,解决重大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方面有许多共识和共同利益,需要加强协调与合作,这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11月17日的中德语言年主题活动上,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右)和德国联邦政府代表、德国外交部文教司司长赛德手持两国学生共同创作的书法作品“中德友谊”。(张乔楠 摄)

  默克尔将再度访华

  中德两国从政治上都非常看重对方,视对方为重要的战略伙伴,两国领导人对新形势下深化务实合作、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高度共识。习近平主席在会见默克尔总理时用“牛顿力学三定律”为中德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即牢牢把握中德合作的“惯性”,通过深化务实合作提升中德合作的“加速度”,减少两国关系发展的“反作用力”。只要两国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两国关系,扎实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客观看待和妥善处理分歧,中德关系就能像长江和莱茵河一样,一直奔流向前。12月17日,德新一届政府组建成立,默克尔再次当选总理,李克强总理第一时间向默克尔总理表示祝贺,并邀请默克尔总理尽快访华。我相信,德新一届政府将继续保持对华政策连续性,致力于全面发展对华合作,中德关系有望再上一层楼。

  当前中德深化务实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久前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举行,制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这不仅将塑造一个全新的中国,也为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带来巨大机遇。中德是各自所在地区的最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两国经贸合作已从“互补”发展到“互融”,利益交汇和合作需求不断上升,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合作的空间广阔。德国是欧洲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德国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中国重点发展的节能环保、绿色经济、高端制造业等领域拥有突出优势,双方完全可以实现互补互利,合作共赢。中国正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可以成为中德合作新的重点领域。中国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提升开放水平,为德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双方完全可以打造中德务实合作的“升级版”。正如李克强总理访德时说的,正在成长的“中国制造”与成熟可靠的“德国制造”完全可以实现“珠联璧合”。

  展望明年,中德双边往来将频繁密集,亮点纷呈。双方将保持高访势头,默克尔总理将访华,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将在柏林举行。我相信,在新的一年,中德关系将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新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旅德华侨华人功不可没

  中德关系的良好发展与广大旅德华侨华人的努力密不可分。目前,旅德华侨华人大约有16万。长期以来,广大旅德华侨华人艰苦创业,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受到德国各界的好评,为推动中德关系的发展,增进中德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侨胞是中德友好和互利合作的亲历者,也是见证者和推动者。

  我希望大家继续发扬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挥民间友好传播者的积极作用,继续积极弘扬中华文化,致力于推动中德友好,为进一步深化中德关系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王泽、段欣毅)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