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天才少年泪洒《最强大脑》惹争议 南京专家谈观点【2】

2014年03月17日09:57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天才少年泪洒《最强大脑》惹争议 南京专家谈观点

  >>各种争议

  争议1 ——天才少年心理脆弱

  很多观众和网友将李云龙的哭泣解读为“输不起”。有网友表示:“一场竞技,比出了两个孩子在童年生活、竞技心理、自控能力、自信心等方面的差距。”更多的网友则认为李云龙心理脆弱,承受不了失败。“‘记对了,摆错了’,这是下意识地为失败找借口。”

  相反,安德烈却赢得了更多掌声:“从容淡定,享受比赛,这或许才是真正的赢家所该具备的素质。”“我想,安德烈根本不明白李云龙为什么会哭得这惨,在他眼里这只是一场比赛,但对于李云龙来说胜负很重要。”一位家长反思道:“《最强大脑》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要教会孩子的,不是一味的求胜欲和只能赢不能输的心态,而是去接受挫折原谅自己的能力,要知道,失败是人生的常态。”

  在网上,不少家长给李云龙留下鼓励的话。“孩子,你要坚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比赛,失败了只是让你做得更好。你的表现真让我揪心,你需要重新定义一下什么是成功。”

  争议2 ——父亲的教育是双刃剑

  但是,更多争议的矛头指向了李云龙的父亲李勇。“可怜的孩子,父亲给他的压力太大,以至于误认为自己摆错的时候,看起来天都塌了。真的很伤感。我们的家长,为了所谓的成功,强加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节目中,当安德烈说,他不仅可以享受两天的周末时光,日常生活中每天还有半天时间踢足球,所有人都更加同情李云龙。因为李云龙“课间不能跟同学们一起玩耍,每天放学回家还要接受2小时高强度的训练,节假日不是旅游而是到处上课、比赛”。

  在父亲李勇严苛的教育下,李云龙从小就展露出了过人的天赋——7岁开始接触魔方,8岁就拿下了WCA(世界魔方组织)比赛的儿童组世界冠军。李云龙最厉害的是二进制记忆,最好成绩超过了世界纪录保持者,就算是成年人也没人能与他抗衡。很多观众对李勇的一番话印象深刻,他说,这辈子最大的梦想,是希望儿子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为此他愿意倾其所有。李勇认为,儿子的梦想跟自己是一样的。

  很多人认为,李勇高压式的教育方式是把双刃剑,它成就了李云龙的天才,但也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给孩子的童年戴上枷锁。不少网友表示:“我们的教育很多都是填鸭式的,重结果,轻过程,输不起!孩子没有错,是家长错了!”“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希望培养孩子天才的能力,期望他们能够成功、成名。孩子们在这种压力之下去学习,并不快乐。”

  >>专家观点

  观点1 ——不要放大此事,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翟进也关注了《最强大脑》的几场比赛。对于网友和观众的诸多议论,翟进认为,电视中呈现出来的节目都是经过剪辑的,现场的一些小细节很可能被剪掉了,而这些小细节很可能直接影响大家对事情的判断。“所以,在不了解全貌的情况下,不该轻易下结论。”

  “即使这件事情的经过就是电视表现的那样,我们也不能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翟进说,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个体差异都很大,不能以一概全。“在西方,一样有人痴迷一样东西而没时间顾别的,在中国也有孩子学习之余踢足球的。不能因为一个个体差异,就泛化到整个中国教育和中国家长。”

  对于不少人提出的,李云龙表现出的脆弱的心理状态很让人担心的问题,翟进认为,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过程,“作为一个12岁的孩子,这样的表现也是正常的,他这次经历一次后,下次也许就不会再这样了,这是他的成长过程。”翟进表示,无论是观众、网友、媒体、大众,都不应该过分放大这件事,“所有群体有义务保护这个孩子。太多议论、太多有偏见性的议论,对孩子都是一种伤害。”

  观点2 ——参与孩子成长,李勇比很多人做得好

  在舆论一边倒指责父亲李勇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汉却提出另一种观点:不能全怪爸爸。沈汉说,很多人把这件事上升到对中国教育的争论。

  沈汉说,李云龙在比赛过程中,失败了就很失落,成功了就很兴奋,“这说明他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所以,从小进行训练、参加比赛,他也应该是有愉悦感的。外人为他鸣不平什么的,其实是有点‘替古人担忧’,大家只看到表象,人家真实的生活,你看到吗?所以不该仅凭几句话就给别人下定义。”

  此外,对于父亲李勇,沈汉建议大家要更多从积极和正面的角度来看待。沈汉说:“抛开教育方法,这位父亲从孩子很小时就加以培养,也就是说他参与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过程,并且他不是说教式教育,而是身体力行地与孩子一起研究、一起学习,有针对性制定目标,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孩子什么是梦想,什么是追求梦想,用他自己的行为让孩子明白‘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比起很多家庭,家长、尤其是父亲,用各种忙工作的理由,一个星期都不能和孩子一起吃饭,将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母亲,甚至是交给各种培训班托管,我认为李勇作为一名父亲是尽责的,也是做得很好的。”

  不过,沈汉也表示,希望李勇今后能更多地对孩子做些挫折教育、心理辅导,让孩子更多地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多与社会接触,有助孩子心身健康全面发展。“很多人都说,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最忌讳在两个孩子中比较:‘你看人家孩子怎么怎么样……’,但是现在网友们一边倒夸赞意大利孩子怎么怎么好,不也是在犯这种忌吗,教育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知子莫若父。在不了解他人家庭情况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否定别人,要看到更多正能量,以他人为镜,审视自己,而不是一味挑刺。”沈汉说。

(来源:金陵晚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