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3月16日电(记者何军、蔡国栋)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塔什米力克乡14村农民努尔比亚16日来到乡中心卫生院看病,医生诊断她得了感冒,扁桃体发炎。拿到处方,努尔比亚前往结算窗口交了5块钱,领了2瓶抗生素和1瓶抗病毒药物后,坐到输液室开始打吊针。
“现在看一般的病基本就是几块钱。”努尔比亚一边喝着开水一边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看病花钱‘大头’政府都给掏了。”
塔什米力克乡卫生院院长约日古丽告诉记者,努尔比亚当天看病的花费原本是28元,包括诊疗费8元,药物费用20元,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标准,诊疗费自付1元,药费报销80%,两项加起来自己只需花5块钱。
记者了解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之前,包括喀什在内的南疆部分贫困地区农牧民看病负担较重,“小病拖、大病抗”现象较为普遍。
然而近年来,与努尔比亚一样,越来越多农牧民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负担轻了,农牧民有病不再扛着,农村里“救护车一响,牛羊都白养”的口头谚语也慢慢听不见了。
疏附县卫生局副局长张周斌介绍,疏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已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人均筹资标准已达405元,其中365元由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政府承担,农牧民个人每年只需缴费40元。
在疏附县,农牧民只要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村医务室看病能报销90%,在乡卫生院看门诊能报销80%,同时,乡镇医疗机构现在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品200多种,完全可以满足农牧民一般治疗要求。“换句话说,农牧民的治疗用药都可以报销。”张周斌说。
看病便宜了,但治疗水平非但不能降低,反而要稳步提高。张周斌说,为了完善农牧民基本治疗条件,尽量实现就近问诊看病,疏附县近年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提升乡镇医疗机构的治疗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后几年内的目标是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疏附县布拉克苏乡卫生院占地14亩,院里有可以休息的凉亭,还种上了的漂亮的花草,由广东援建的三层办公大楼两年前已投入使用。此外,卫生院配备了X光机、B超、心电图机以及半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等常规医疗设备,输液室还装了个大液晶电视。
布拉克苏乡卫生院院长米尔艾合买提江说,乡里卫生院条件改善了,医疗水平提高了,农牧民不再往县里跑了,现在门诊每天都要看100多个病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了200人次左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