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之难
“正品保障”“假一赔四”,天猫、当当、唯品会、1号店等电商平台相机提出这样的服务口号以提高自身信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因为维权艰难,这些承诺往往难以落地。
近年来我国网购消费迅猛增长,但网店假货泛滥也令消费者十分头疼。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共接到全国电子商务投诉4万余起,其中网络售假是投诉焦点之一,涉及当当网、天猫商城等多家电商。
一方面维权条件苛刻,要求权威检测。去年12月初,喜欢网购的刘先生在天猫商城“优雅乐服饰专营店”花了329元买了一条原价为1690元的美国Calvin Klein品牌牛仔裤。“我经常穿这个品牌的衣服,收到后一看款式、质地像假货,且货号与网店上的不一致”,于是刘先生向天猫客服申请维权。
但天猫客服表示,刘先生需出示Calvin Klein官方检测报告才能认定商品是假货,“我怎么可能去美国验货?”在反复协商下,刘先生才以“7天无理由退款”将商品退掉。
据天猫商城“正品保障”承诺规定,商家出售假货将对消费者“退一赔四”,但认定假货需消费者出具权威检测机构或原厂家的检测报告。当当、唯品会、1号店等电商的“正品保障”也同样规定,只有质检部门的鉴定书才能认定假货。
另一方面,即使有相关检测报告,电商规则也打擦边球搪塞维权。去年“双十一”期间,重庆市民邓先生在天猫商城的“小绵羊床品旗舰店”购买了多床单价为1198元“含绵羊绒80%、含绵羊毛20%”的绵羊绒被。
为一辨真伪,邓先生将购买的被子送到四川省纤维检验局进行检验。检验报告令他大吃一惊:其填充物成分全部为羊毛,吊牌中“含绵羊绒80%”根本不存在。
邓先生向天猫客服投诉,但天猫客服表示,这种情况不能认定为假货,原因是《天猫规则》中规定,“假冒材质成分,是指商家对商品全部材质或成分信息的描述与买家收到的商品完全不符”。按照这种规定,只有羊绒、羊毛都没有检测出来,这条“绵羊绒被”才能被认定是假货。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消费者买到假货后自己检测鉴定困难重重。重庆市消委会投诉部主任喻军告诉记者,只有省级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可以接受质量鉴定申请,鉴定的收费较高,一般需要数百上千元;时间较长,一般需要一周左右。“还有一些产品,某些省市根本没有相应的鉴定机构,比如手表等。这些都让消费者买到假货后只能自认倒霉。一些电商所谓的‘正品保障’更像营销噱头,无法从根本上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杜绝假货。”
重庆普缘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行表示,假货的举证责任由消费者承担抬高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但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谁主张,谁举证”,电商要求消费者出具假货检测报告在法律上说得过去。他表示,目前在网购中消费者真正用法律维权的少之又少,除了假货鉴定困难外,相关法律和维权方式滞后,未能跟上网购爆炸式增长的步伐。
化妆品则是近年屡受假货质疑的电商经营品类。从去年央视曝光8成网售化妆品为假货,到本月初“中国化妆品真品联盟”发布的首个《中国化妆品安全指数》指出大约有2成假货化妆品正在通过网络进行销售。这种关乎“脸面问题”的特殊产品,往往牵扯着化学成分作用难明、英语专有名词难解等专业性上的麻烦,更常常涉及代购方面购物凭证无法提供的尴尬,令“贪便宜”的姑娘们面临维权的郁闷。
此外,近年日渐兴起的海淘也开始成为假货泛滥的新灾区。本想代购大牌结果买到了本土作坊的高仿货,以为海淘小票可以成为维权凭证却发现这种票据几元就能买到,以为买回来可以到专卖店验货结果遭到销售人员拒绝……
“代购的法律关系非常复杂。一旦出现问题,各方维权难度极大。”广东慧港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天祥认为,一方面,代购人在代购过程中是否具备检测商品的义务,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如果代购人在海外,还牵扯到法律适用问题。
此外,代购行业之所以产生巨额差价,不仅是不同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不同,更多原因是很多代购商偷逃了税款。“网络代购从业者进行海外代购,并以此逃避关税缴纳的行为,是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走私行为。”专家表示,从国外为朋友捎带一些东西本无可厚非,但当货物的价值超过一定金额,就应该主动申报纳税。法律专家还建议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增加海外代购相关内容,让消费者维权时有法可依。
(综合新华社记者周凯、韩振以及《广州日报》记者冯秋瑜相关报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