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苏大鹏)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政府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荫环委员表示,让市场配置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所释放的改革红利将是巨大的,这将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审批制式的‘正面清单’规定的是哪些可以做,投资主体只能照单去做,规定之外的一律不可以。而负面清单的本质是‘非禁即入’,只有列入清单的不能干或按要求干,清单之外的一律可以准入,能让投资者清楚地知道什么不能干”,孙荫环说。他认为,从正面清单到负面清单,最大的不同就是让经济发展从“政府主导”变为“市场主导”。正面清单由政府划定企业可以经营的范畴,企业容易被捆住手脚;如果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企业只需要知道政府规定禁止或限制进入的领域,活动空间和自主配置资源的范围将大大增强。
“做企业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知道什么是不允许的,比知道哪些是允许的,更能帮助投资者开展业务,更能提高投资效率。‘正面清单’不可能把所有的领域所有的行业都囊括进去,容易造成资源错配、效率衰减和寻租现象;‘负面清单’则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些问题,而且也适用于未来新出现的经济类别和服务活动,可以有效地保证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潜能”,孙荫环说。
“目前,在基础设施、金融、能源、通讯、教育与医疗等行业,民营投资很少,制定负面清单,可以有效地打破垄断”,孙荫环表示。他还认为,清单带来的变化还将体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多个方面。
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执政理念和治理思路的巨大进步,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环境,提升行政效率和资本效率。因此,孙荫环建议,中央政府在充分借鉴和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负面清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他表示,在制定和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时,应该注意:
——清单不要太长。据了解,美国在进行多边谈判的时候所列出的负面清单只有一页纸,日本也只有两页纸。我们在制定负面清单时,应该对以前的法律法规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尽可能减少上单名录,为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留足发展空间。太长的负面清单意味着开放领域过小,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
——切实做到“非禁即入”。负面清单的制定和落实,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观念转变的问题。清单制定者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行政思路,在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上,真正做到“非禁即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还需要项目核准、行政管理、公共财政、金融支持等方方面面的配套改革及时跟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建立“违单投诉”机制。负面清单最好由第三方机构评估制定,并通过人大立法,以条例、法律的形式发布。在实施过程中,如有“违单”现象发生,应该允许“投诉”。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