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唐柳雯)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2014版)》。该《负面清单》也是国内首张产业结构调整的“负面清单”。
该份《负面清单》由限制淘汰类目录、产品能耗限额、设备能效限定值构成,重在对高载能行业的“压”和“减”,具有约束性、强制性。《负面清单》共涉及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等12个行业、386项限制类、淘汰类生产工艺、装备,并汇总了107项工业产品单耗限额制、569项重点用能设备能效限定值。据称,《负面清单》内新增和提升的条目经横向比较后为全国最严。
业内人士表示,《负面清单》的出台标志着上海对高载能行业由“限制发展”升级到“限制生存”。例如,淘汰类行业严禁更新改造扩建,限制类严格控制新项目建设,同类型技术不允许在上海落地,这些将大大加速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
据了解,该《负面清单》配套上海差别电价办法的实施,将进一步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此外,《负面清单》结合差别电价等措施,预计将为上海带来200万吨标准煤的能耗减量,为其他行业发展腾出空间。
与此同时,《能效指南》由能效标杆值、节能评价值、新建准入值、能效平均水平构成,重在“新”和“增”,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旨在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此次列入培育类的产业有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3D打印等16种;鼓励类的产业有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等12种。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表示,上海目前正在推动企业诚信档案建设,一旦发现企业不执行《负面清单》和《能效指南》,一经法定程序认定、记录,今后企业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都将受到限制。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