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姜俊吉 周楚卿)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区委书记毕于瑞做客新华网,就江苏苏北发展第一强区铜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农村建设的具体思路和经验,以及铜山农村土地制度的探索等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您刚才也谈到了农业,那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三农”问题,总理也强调要积极推进农业改革。那最后请问您,铜山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上还有哪些独特的探索呢?
[毕于瑞]:现在农村改革是很重要的事情。当前我们农村面临新的形势,家庭的模式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当然联产承包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这个是一个伟大的革命,不得了,但是我们现在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如果一家几亩地行不行?这个问题要考虑。而且,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转移到了城里,现在在农村种地,很多都是老年人和妇女,这个怎么办?我们现在已经提出今后谁来种地或者地怎么种的问题,这些可能都要通过农村的改革来解决,来思考。
我们铜山是江苏省农村改革的实验区,我们这两年按照省里的要求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第一个就是农业规模化的经营,我们前面已经讲了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要提高它的规模化水平。那么怎么来实现规模化?土地流转是一种方式,不流转实现几个统一也是一种方式。
这几年我们在规模化经营也创新了一个股田制,就是村民把他的土地交给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由村集体统一组织进行耕种。这种方式由于规模经营后,它的成本会下降,它的效益会上升,它的收益会增加。
[主持人]:老百姓是什么态度呢?
[毕于瑞]:老百姓对股田制还是比较积极的,因为它把土地流转到村集体里面以后,心里还是比较踏实的,还是相信村集体的嘛,都在我们本村。第二在收益上比较有保障。第一次流转的时候有一个保底的,比如每年我们都是以多少斤谷物进行保底收入,他还有一个二次分红,种完地以后,年底还有收益。村集体留一点置办一些农具,再给农民二次分红。所以他更愿意流向村集体,像流向大户或者是其他的家庭农场,这样的方式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我们现在已经推广了大概有将近两万亩,在六个村,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股田制。
[主持人]:这个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毕于瑞]: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吧,这是一方面。我们相信通过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种粮还是有效益的。我们说一人一亩地一家也就是三五亩地,一家种个三五亩地可能就没有效益了。这个可以算出来一亩地小麦纯收益几百块钱,还不如打工几天的钱,但是粮食是国家的安全又不能不种,所以就要通过这种规模化的经营,提高种粮的效益。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如果一户人家种三十亩或者五十亩地,一个企业或者农场种一百亩甚至两百亩,或者像丁培合那样种那么多的地,种粮的效益也是很可观的,不比打工差。经过这样,我们相信,会有一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民留在农村成为职业农民,这是我们所期盼看到的。二是推动农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我们现在一种种这么多地,一家种几十亩、上百亩地,必须有社会化的服务组织,比如农机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现在铜山区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已经达到了75%,从整理土地、种、打药、施肥、收割全部社会化服务,有了社会化服务就使得规模化经营更加成为可能。
所以这两年,我们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另外我们还有两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农村土地财产化的问题,三中全会已经讲了,这个我们也是刚刚开始。江苏省今年要先进行确权,先给你确权颁证,这就相当于有根了,我们再沿着这个根慢慢改革,慢慢来。
二是现在有一个设施蔬菜上山,前面我讲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农业的产业化。农业的产业化就是解决设施蔬菜和特色农业。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设施蔬菜和粮食要争土地了,你设施蔬菜种得多了,种粮食的土地就会减少,所以怎么解决这个矛盾,但是这个设施蔬菜又不能不种。我们最近市委市政府这两年提出来设施蔬菜上山,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铜山大概有16万亩的丘陵山区,我们现在就想,今后再把我们的设施蔬菜往丘陵山区上移,因为丘陵山区不是良田,不适合种麦子或者水稻,但是通过我们的设施改造,种蔬菜还是可以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良田腾出来种粮食。我们目前这方面已经扩了两万多亩了,在这方面也有点改革和探索。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