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改革列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强调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在诸多改革中,把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放在了首位,强调要从政府的自我革命高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
2013年以来,政府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不过,相对于政府的大胆改革,市场、社会的反应则不如预想中的那么热烈,不少民众甚至感觉不到太大的变化。这里有改革红利释放的时间差因素,有一些审批权是下放而非精简的因素,也有这次精简的审批事项本身就是一个“僵尸”的因素。
更主要的,则是经过三十多年的第一轮改革,经济市场化了、社会多元化了,而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层面则基本上仍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制度上,维系着计划经济时期的“基本盘”,按照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惯性运行着。
理论上,我们现在只有中央政府对民众的服务与管理是全覆盖的;现实中,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没有做到实有人口服务与管理的全覆盖。我们其实不光有一个十几万人的“北漂”,全国范围有超1.5亿的“漂泊一族”。地方政府一个普遍的思维定势就是:户籍的(其实就是计划经济时期所说的体制内的),我管;流动的(社会的或体制外的),与我无关。这不仅影响着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对社会的稳定与安全也形成巨大的压力。
政府改革之所以是一场“自我革命”,其实就是要通过全面改革,让政府主动适应从计划决定一切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转变,适应社会高度同质到日益多元化的转变,实现政府的全面、彻底升级、改造。
□江南一木(学者)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