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会展行业乱象丛生:场馆过剩 骗展频发 伪劣横行【3】

2014年02月21日06: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会展行业乱象丛生:场馆过剩 骗展频发 伪劣横行

  政绩为王成效没谱

  部分政府主导型展会往往重场面宏大热烈,而忽视洽谈采购合作,这种形式主义使展会本身的成效和拉动效应打了折扣。不少基层干部群众直言,这种展会“花钱没数,成效没谱”,政府直接参与的市场培育行为逐渐变形走样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令人担忧。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政府部门负责人对展会的效果以出席领导的级别、参展人数等为评价标准,真正的商务效果却放在其次,对参展商的利益如何保障也不太在意。基层干部反映,很多展会政府部门报销吃住费用,邀请外地政府官员和企业捧场,结果开幕式一结束大家都出去游玩,主办地政府部门只好通过发现展位没人不给报销费用的方式尽量挽回“面子”。

  不少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在部分地方领导眼中,一届成功的展会通常包括三方面:精彩的开幕式、大量的宣传报道,以及展会期间平安无事,甚至称“开幕式出彩就等于展会成功了一大半”“准备几个月,就是为了几分钟。”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一些政府主导型展会第一天确保开幕式顺利、尽全力接待安排好领导嘉宾;第二天展一展,销一销;第三天上午再热闹一下,就闭幕撤展。

  此外,为了展现“政绩”,一些政府主导型展会对成交额、人流量数据“注水”日益严重。云南省大理州商务局副局长刘晴说,国内通行的做法是将此前早已完成签署的合同拿到展会上再签一次,以此来凑出好看的数据,虽然出发点也是为人气、影响力考虑,但实际成果要打不少折扣。

  变相摊派赞助企业成“提款机”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西部某地级市连续多年举办综合性展会,当地最大的一家国有企业每年都被要求提供赞助,动辄三五百万元。初步统计,10年间这家企业提供的赞助费竟然达到3700多万元。

  依靠政府财政长期投入来举办展会的模式难以为继,寻求赞助合作、逐步走向市场化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在一些年复一年的政府主导型展会中,一些企业赞助并未遵循市场需求,俨然成为政府的“提款机”,赞助企业苦不堪言、有苦难言。

  上述企业的一位高管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他所在的企业是国际化集团,参会可能获得活动的冠名、醒目的展位、招商引资的重点推介等,但在经济效果并不突出的情况下,公司领导层每年都为这笔赞助费和地方政府讨价还价,但公司是所在地国有企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苦也说不出。

  在多数地方政府主导型展会中,企业赞助往往成为“变相摊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可认为,近年来大多数地方政府已不通过红头文件形式命令企业参展,而是以电话、口头等方式动员企业参展。变相的政府摊派同样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环境。

  而承办会议的专业会展公司也心存不小的顾虑。云南昆明一家会展公司总经理张磊说,国内承接会展一般都要求会展公司先垫资举办,而且会展后付款周期少则三个月,多则一两年,因此一些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型综合会展前期资金投入太大,很多中小会展公司都“望而却步”。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张周来、刘良恒、李惊亚、李蒙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